基本条件都有,数码银行能不能留下,就要看它们的实力了。
20年过去了,气候改变了,从前欠缺的条件如今已经具备。
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将发放新的纯数码银行执照让非银行业者申请时,我的思绪回到20年前。很多人不记得或不知道,早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所谓的“纯数码银行”就已经出现,当时称为e-bank——电子银行或互联网银行,不过由于气候还不对,所以没能开花结果。
新加坡最早的数码银行,应该是华侨银行在2000年成立的finatiQ,当时它甚至号称是亚洲第一家纯电子银行。后来华侨银行又推出专攻中小企业市场的finixis。两者如今当然已经不复存在。
数码银行执照对三家本地银行的影响料不大,另一个原因是新加坡的零售银行市场太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饱和。根据穆迪的估计,数码银行在全面投入运作以后,可能只会占到新加坡银行体系总资产规模的2%,这个份额即便全数来自本地银行,对它们的影响也微不足道,更何况很大的可能性市场遭分割的会是一些在数码方面相对落后的外资银行。
比方说已经表明对数码银行执照有兴趣的Grab,月前推出的中小企业微型贷款,利率从每个月1%起跳,由于利息的计算逐月递减,因此一年的实际利率只是6.6%,而不是12%。如果家庭或个人在面对周转问题时也能以同样的利率得到贷款,利息负担将能大大减轻。
互联网和手机的渗透率提高了几倍,大家习惯跟机器打交道做交易,银行与客户的互动不再重要,制造让数码银行生存的基本条件。
金管局对数码银行设下的条件相当严格,尤其是对面向散户的全面数码银行。该局将发放的五张执照包括最多两张全面数码银行执照(digital full bank license),以及最多三张面向中小企业和非散户的批发数码银行执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 license)。
全面数码银行执照会通过两个阶段推行。在第一个阶段,业者将以受限全面数码银行(restricted DFB)形式运作,总存款上限为5000万元,个人存款上限为7万5000元。成为全面数码银行后,就不再面对限制,但是缴足资本从1500万元提高到15亿元,同时也和本地银行一样须符合金管局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即便有雄厚的资金获取执照,接下来的经营肯定面对一定的挑战。
数码银行也可能颠覆银行以外的放贷行业。传统银行对借贷要求高,注重客户的信用评级,因此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小型企业或个人的微型贷款需求,这群人往往得转向放贷公司求助。不论合法或非法,放贷公司的利率都高得惊人,数码银行的出现,将能填补这个缺口,那些之前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型企业或个人,得到多一个筹钱的途径。
过去20年,我国金融市场一直在逐步开放让外资银行有更大的参与空间,本地银行已经习惯了竞争。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三家本地银行仍掌握超过一半的本地市场,足见它们在新加坡有着很坚固的根基。加上近年来它们积极在国内外推展数码业务,并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参与行业的颠覆,都让它们能无惧未来竞争对手的挑战。
论市
三家银行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扬升,虽然说是因为中美贸易紧张关系改善所推动,但是两个星期过去了,银行股价还是保持稳定,显示投资者并不担心数码银行的加入会冲击本地银行业。
即便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人,除非曾经参与其中,否则也没有几个人对这两家银行有印象,因为它们都只是昙花一现。但无论如何,它们至少曾经出现过,有好些纯电子银行还没未推出就已经葬身后院了。
20年过去了,气候改变了,从前欠缺的条件如今已经具备。互联网和手机的渗透率提高了几倍,在这个网络年代,大家习惯躲在屏幕后面生活、跟机器打交道做交易,银行与客户的互动不再重要,制造了让数码银行生存的基本条件。加上储蓄保险(deposit insurance)已经到位,人们会更放心把钱交它们,而允许交叉销售也让它们有更多活动空间。
就势
本地银行已习惯竞争
数码银行最大的优势是没有昂贵的实体分行的负担,也无需聘用太多员工少,可以节省相当显著的成本,而如果它们能把这个好处转移给客户,便会对其他银行业者构成压力,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让消费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