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瑞利置地并不是唯一一家以远低过净资产进行私有化的公司。在2018年,香港会德丰把新加坡子公司会德丰产业(Wheelock Properties)私有化时,收购价比净资产低了22%。由于会德丰产业现金充裕,因此香港母公司以远低过资产的价格收购,令长期投资者感到无奈。
私募基金入股上市公司后
将它私有化趋势值得留意
在私有化后,丰益国际继续持有鹏瑞利置地20%的股权。对鹏瑞利置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有信心的投资者,或许可通过投资丰益国际,再续前缘。
市场拾遗
去年,挑战者科技(Challenger)的大股东也是与一家私募基金联手提出私有化献议,但由于现有股东中有一家小投资基金从中作梗而流产。
这次的私有化是通过“自愿有条件现金收购”(voluntary conditional cash offer)方式进行,条件是收购方必须获得至少90%的股权。在获得90%股权后,收购方将展开强制收购。收购方表明,收购价不会再调高,不过公司已宣布的每股0.2分股息(7月6日除权)将按计划发放,而不会从收购价中扣除。此外,收购无须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
它指出,收购价0.95元超出过去四年来的最高交易价,也比5月15日的股价高出88%。该公司是在5月18日向交易所呈报,指“大股东正在对其股权做出检讨”,而5月15日是这项呈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另一方面,它也表示,收购价比该股过去一个月以及12个月的加权平均价格(成交总值除以成交总量)分别高出105%及95%。
投资者长期持守股票而却在公司私有化时毁于一旦的事件,时有所闻。理论上,如果投资者能在股价最低或是私有化消息公布前进场,就能获取最大的利润,或至少不会亏损。但事实是,要准确择时进出市场并不容易。如果不是局内人,投资者也很难知道大股东何时会出手提出收购。
本栏上周在《鹏瑞利大股东的抉择》一文中指出,鹏瑞利置地(Perennial Real Estate Holdings)的公众持股权不到18%,而且股价远低于净资产,私有化对大股东是个可行的选项。上星期五深夜,这家公司终于向新加坡交易所呈报,现有大股东与中国厚朴投资管理公司组成的财团,献议以每股0.95元现金全面收购鹏瑞利置地,并将它除牌。
本地股市有不少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远高于股价。不过,从鹏瑞利置地以及会德丰产业的例子显示,私有化的收购价一般上会远低过净资产。实际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选择股价低迷的时候,提出收购献议。因此,即使收购价比收购消息宣布前夕的股价高出许多,但是在高价位进场的长期投资者,可能还要亏本。
此外,若投资者是在2015年买进这只股持守至今,也没有太大的甜头。2015年,该股最高闭市价1.135元,最低价是0.91元。
然而,收购价比每股净资产1.58元低了近40%,相信会令长期投资者感到失望。尽管收购价比过去一个月以及12个月的平均价高出许多,但有些投资者恐怕还要亏本。2014年10月,鹏瑞利置地倒置收购圣占姆士控股后,以换股的方式收购鹏瑞利中国商用信托,每股作价是1.3353元。
鹏瑞利置地现有的大股东共持有82.43%股权。他们分别是丰益国际(Wilmar)主席兼总裁郭孔丰(持股36.53%)、丰益国际(20.04%)、V3集团主席沈财福(15.45%),以及鹏瑞利置地总裁潘锡源(10.41%)。他们将保留所有的股权,而厚朴投资公司则将耗资约2.77亿元,向小股东买下其余的17.57%股权。换句话说,现有大股东引进一名新的大股东,将公司私有化。
尽管如此,投资者可留意资产远超过股价、交易不活跃或公众持股权少过20%的公司。它们很可能是私有化的目标。股民在投资这些公司时,可考虑在股价偏离资产太远时,逐步增持股权以拉低成本。不过,平均成本投资法的前提是,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太大的恶化,而且它有强大的大股东做后台。
收购方指出,鹏瑞利置地在中国发展大型综合房地产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股价疲软,因此它在过去五年没有在股市筹集资金,以免摊薄股东的权益。私有化将让公司在筹集资金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并通过厚朴在中国的网络与经验,让公司更有效地达致增长目标。
厚朴投资公司主席方风雷被誉为“第一代中国本土投资银行家”。他曾在2017年领导中国财团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GLP),并将它除牌。以收购价计算,普洛斯当时的估值达160亿元。
另外,私募基金入股上市公司,并将公司私有化的趋势,也值得留意。这个模式降低现有大股东的资金投入,并通过投资公司的网络提高资产价值。鹏瑞利置地的私有化,悉数资金来自厚朴,现有大股东无须掏钱。
鹏瑞利置地现有大股东持股权超过八成,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不多,因此即使鹏瑞利置地的收购价远低过净资产,但它应该能顺利完成私有化。它目前的总资产中,72%在中国。随着厚朴的加入,相信它在私有化后会加速中国的扩展计划,但小股东将没有参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