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通过中国环境保护部对外经济合作办公室(MEPFECO)审核,并在国家碳登记处注册。

在本地碳信用交易所AirCarbon Exchange(ACX)负责建构碳交易产品和流程的主管范玮美受访时说,使用区块链技术,用户可在ACX的系统上进行交易和即时结算,并拥有清晰和不可更改的记录。ACX也利用相关技术,确保在该平台交易的碳信用不能被不同的人重复发行。

可是,要实现这百亿商机,仍须解决一些执行上的问题。

近200个国家这次通过的最终协议,将允许各国向他国购买碳信用额度(carbon credit)以抵消碳排放,来部分实现各自设定的气候目标。1单位碳信用额度等于1公吨二氧化碳。

Cyberdyne Tech Exchange(CTX)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白波博士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举例说:“如果我有一个在印度尼西亚的环保项目,能产生一定额度的碳信用,但购买碳信用的买家在马来西亚。这到底是哪一方抵消了碳排放?”

由益昇公司(Ascent Solutions)、新加坡永续科技(EverComm)以及Hashstacs合资成立的CO2 Connect(CO2X)同样看好碳交易市场,但CO2X从追踪碳足迹着手。

加密货币、跨境支付、供应链追踪等,都是最常与区块链联想在一起的应用。可是,有愈来愈多本地新创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碳排放和碳信用交易,希望抢攻这一个百亿元商机市场。

市场普遍认为,这对交易碳信用额度的自愿排放交易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是一大助力。

由英国前中央银行行长卡尼(Mark Carney)领导的扩大自愿碳市场工作小组之前估计,到2030年,全球对碳信用额度的需求可能是2020年的15倍或更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500亿美元(约675亿新元)。

苏垲钧说:“如果有一天碳交易变得更加普遍,这些由区块链记录的数据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CTX于今年9月向香港私募股权公司Celadon Partners出售首批5000个碳信用额度。这批碳信用源自中国张家口的一个风力发电项目。

共同创办人苏垲钧受访指出,CO2X结合物联网(IoT)、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协助企业追踪它们的碳足迹以及记录碳排放数据。

不久前落幕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终于通过了自2015年来难产的《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

白波指出,这批碳信用使用CTX开发的区块链技术登记,它只能通过CTX平台交易,减排成果也确定是属于中国市场的。

CO2X于本月初推出测试版,已有大约10家拥有车队的企业加入。苏垲钧指出,CO2X策略性的选择关注运输和物流业,因为该行业占新加坡碳排放量14.8%,是全国第三大污染行业。CO2X的目标是在未来扩展到其他行业,如建筑、制造、酒店和设施管理。

根据最新通过的第六条实施细则,产生信用额度的国家将可决定是否授权把出售给其他国家的信用额度,计入对方的减排目标,以确保不会发生双重计算的问题。

CO2X得到金管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支持,华侨银行(OCBC)、大华银行(UOB)和Aviva Singlife也和该平台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碳减排计划、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并取得减排认证。

然而,新规则实施起来仍须得到密切监督,目前还未有相关机制。白波认为,区块链的记录不可被窜改,这可以解决双重计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