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占女士(33岁)受访时表示,此前她也曾在健身房买过配套,但疫情这几年却改变了她的健身方式。 

除此之外,健身行业“内卷”,更多新竞争者开始提供灵活定价配套,也让那些通常需要消费者一次性支付大笔预付款或签订长期合同的大型健身房流失不少客户。 

健身行业“内卷”打价格战 社区健身房走俏

市调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在线或虚拟健身行业营收规模约为149亿美元(约198亿新元)。预计到2032年,将爆发式增至2507亿美元。去年至2032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7%。

在混合工作安排已逐渐普遍的情况下,回归办公室的人数也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加上通胀导致的生活成本上升,不少民众也在健身方面消费降级,开始转向更靠近住家、更便宜的社区健身房或线上健身。 

Ritual Gym首席执行官罗宾逊(Brad Robinson)表示,2023年5月,公司就已决定不再续签位于莱佛士坊(Raffles Place)的旗舰店,该门店在其五家分店中营收表现最差。Ritual Gym现已将重心转移到了中心地带,其在中峇鲁和东海岸分店的租金,仅是莱佛士坊同等规模分店租金的“零头”。

租金是压倒健身房的第一根稻草

她说:“疫情期间我就开始使用线上健身平台,比如看YouTube上健身博主的课程,发现在住家、楼下空旷场地使用几个器材或者在附近ActiveSG健身房就基本可以满足自己的健身需求,并且费用更便宜。另外,经过疫情后,也更加认识到在健身房的封闭环境、密集人潮,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传染(病菌)风险。” 

罗宾逊透露,消费者习惯改变了,在CBD以外的社区健身房看到了更多繁荣迹象,公司希望接下来在裕廊或淡滨尼开一家分店。

罗宾逊说:“此前每个人都相信健身房业务会挺过疫情,恢复到2019年时的辉煌时期。但现在却看到对健身品牌和服务过度饱和的修正,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未停止,未来还会有更多(健身房关闭)。”

店面关停的最直接原因是成本和营收之间的失衡。从成本方面来看,租金压力似乎是“压倒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其实,并非所有大型健身房都受到了冲击。例如,Virgin Active自去年9月起开始对全岛六家店面进行翻新,并计划在未来一年增加更多设备。

业者: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未停止

谢发洲认为,新入场者能否“笑到最后”仍有待时间验证。他说:“我的一些老顾客其实没有在(市中心)扩张,新入驻的反而是一些此前没有听过的品牌。虽然有些人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但也要真正去做了才知道真的很难,可能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就会见分晓。” 

True Group首席执行官林延芯在与《联合早报》的采访中表示,新加坡健身行业竞争激烈,目前会员人数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过去几年中,公司运营成本有所上升,而有些新入场者却开始提供“不可持续”的价格折扣来打价格战,因此公司也在通过谨慎的财务管理来减轻影响。

代表60多家健身机构的新加坡健身联盟(Singapore Fitness Alliance)联合创始人陈金江对《联合早报》表示,健身房行业正在经历整合期。“我们将看到更强大的玩家从中脱颖而出,实力较弱的则会出局,这是任何行业的自然淘汰过程。”

延伸阅读

2023年,包括PURE Group、Amore Fitness等多家品牌健身房分店相继关闭,引发会员不满。业者认为,新加坡健身房关闭浪潮远未结束,由于市中心租金较高,混合办公模式又使人流减少,该区预计将有更多健身房关闭。

Virgin Active东南亚地区总监贝拉(Julien Bera)对《联合早报》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加坡居民的健身热情。不过,在混合工作模式下,确实看到有更多会员在社区健身房和CBD健身房之间切换了健身场所,也更追求付款灵活性。因此,公司从2022年起就推出了新会员结构,如“OnceA-Weekers”、“Goal-Getters”会员制等,前者允许会员每周使用健身房一次,后者则不限次数。

2023年新开张健身房多于倒闭健身房

陈金江透露,2023年新开业的健身房数量其实多于关闭的数量,有许多热门的新品牌进入市场。鉴于疫情后人们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高,这个行业的前景从未如此光明。 

私教机构TSquared Lab计划接下来推出单月配套,此前他们只销售18节、24节或36节课程的预付配套。并且,新的单月配套可随时取消。

2023年9月,PURE Group仓促宣布,由于会员人数不足,位于新达城的分店10月关闭,仅剩亚洲广场(Asia Square)和义安城分店在运营。更早之前,甚至发生过诸如UFC健身中心、X Fitness直接“跑路”事件。 

他说:“一般这些合约都是每三年一签,他们上一次签订差不多是2020年疫情之时,那时他们能争取到很低的租金。但现在,随着疫情消退,租金自然回升,房东也想弥补一些之前的损失。”

新加坡体育理事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定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从2019年的66%上升到2022年的74%,每周锻炼两次的人占比最多。 

中央商业区人流仍未恢复 健身消费降级

橙易产业(OrangeTee & Tie)房地产经纪人谢发洲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透露,与一年前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健身房的出租挂牌量大幅上升。但大多数挂牌单位位于中央商业区(CBD)的购物商场和受保留店屋中。他预计,随着更多租约到期,健身房商业租金平均上涨30%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