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内,洪燕在母亲的分析器贸易业务的基础上,创立了环球(香港)科技有限公司(Universal (Hong Kong) Technologies),经销科学测试和分析仪器。随后,她又设立CFR Engines Group,生产燃料测试设备等。这让她赚到人生第一桶及后来的很多桶金。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在1990年毕业后,洪燕加入了当时备受瞩目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员工。然而,洪燕只在那里工作了七个月,在听了一场香港和记黄埔前董事总经理、外号“和黄大班”的马世民谈中国前景的演讲后,她毅然辞职,回中国创业。

最近,她看中另一栋工业大楼,但与投资团队商量后,后者建议这项目可能不太容易租出去,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

今年2月,Paeonia基金会南洋理工大学捐赠500万元,用于支持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的领导力发展计划,并设立新的教授职位,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洪燕本身也是南大董事会成员。

这一交易立即引起了市场的瞩目,也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这位神秘买家究竟是谁?是什么来头?

支持多家教育与社区机构 资助知名学者到南大讲学

当事业蒸蒸日上时,她辞去稳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经济起飞的大势。从1990年到2015年,她将母亲的分析仪器贸易业务扩大,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在中国购置了100多套房产。

她创立的Paeonia集团也参与新加坡创投基金和起步公司投资如禹徽资本(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艾昂动力(Ion Mobility)和Bifrost等。

洪燕对于“大快活”(香港连锁快餐店)的炸鸡腿饭印象深刻。因为在小学四年级,她拿到全班第一名后,父母带她去那里庆祝。“那是我第一次尝到炸鸡腿饭,我才发现原来大快活有如此美味的食物。”

洪燕有两个孩子,他们分别是15岁和18岁,目前在求学。

“但我觉得,如果这地方不好租,我们就把它改建成社区中心,让附近的孩子来这里读书或打打游戏机,这也是不错的啊。”

当童工给玩具娃娃穿衣 却从未有自己的娃娃

洪燕指出,父母虽然是科学学者,但不会说广东话和英语,而且他们在武汉大学获得的学位并不被香港政府和企业承认。

洪燕从小学业成绩优异,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小时候,她有许多梦想,喜欢武侠小说的她曾梦想成为女金庸,父母则希望她成为科学家,像“居里夫人”一样。然而,她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去她向往的美国求学,一心想要考上享有盛誉的哈佛大学。

尽管数学和物理成绩优异,但她未能进入哈佛大学,而是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毕业于沃顿商学院。

约19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洪燕的父母开始找到更多的工作和商业机会。这时,洪燕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成功申请到美国读高中。

约四年前,洪燕决定移民新加坡。她对新加坡良好的教育系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印象深刻,同样也看好新加坡投资前景。

打算捐献大部分财产 把行善花香传递出去

延伸阅读

除了制造和销售测试设备以及进行各种投资项目外,集团也设立基金会,支持教育、艺术、医疗和社区发展等。

去年4月,一名神秘买家以3558万元向凯德腾飞房地产信托(CapitaLand Ascendas REIT)收购位于甘榜安拔(Kampong Ampat)的一栋工业大厦,出价比项目2022年底的估值高出55%,更比凯德腾飞2005年购买的价格多出两倍以上。

洪燕(前排)创办的Paeonia集团设有创新研发部门,旨在将高等学府研发的尖端科技商业化。(受访者提供)

她说:“当社会出现任何巨大变化时,机遇总是随之出现。我始终看好中国,全心投入中国发展,相信它未来会迅速崛起。如果我还继续留在雷曼或哈佛,将会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许多富豪往往都为如何将企业和财富传承给后代而发愁,白手起家的洪燕却不以为然。她打算透过Paeonia集团的基金会,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出去。她认为,这种教育、学术界及社区等领域的捐赠,意义远远大于直系亲属传承财富。

买下百余套房产 回报可观

由于她的各种贡献和成就,她被评为沃顿商学院2019年度中国企业家,以及圣马可学校的2013年杰出校友。

她接受《联合早报》专访、谈起她的成功事业时,只说自己是幸运地抓住了百年难得一遇的“中国顺风”机遇。自己人生目标,从来不是要成为女富豪,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1950年代,洪燕的父母洪德炎和杨安钦回到中国发展,分别考入武汉大学的物理系和化学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洪燕(左三)全家生活逐渐好转,她也有机会到美国读书。图为洪燕在美国大学毕业时与家人一起旅行。(受访者提供)

本期“早人物”访问洪燕,看她是怎么从女童工走向女富豪、她投资与事业路上的人生感悟,以及她与新加坡的渊源。

与洪燕面对面接触时,这名女富豪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给人的印象平易近人,谈话诚恳且积极向上,不时有着精辟睿智的人生感悟和金句。她做起事来也显得低调而不张扬,没有许多新晋富豪的炫富或奢侈作风。

1990年,正值天安门事件发生约一年多,中国正处于低谷,经济衰退、人口增长、资源枯竭以及国际孤立等问题接连不断。然而,对于洪燕来说,中国的危机可能是她最好的人生机会。

洪燕出生于北京,祖籍漳州,祖上曾有人在当地担任过官职,享有一定声望。

她从凯德腾飞房地产信托买入的工业大厦,主要是自用。“我们不是要炒卖房地产,只是把房地产作为主要资产配置。”

放弃美国工作深造机会 抓住风口在华创业

因此,他们只能从基层工作做起,父亲做焊工,母亲做缝纫工,她和哥哥放学后帮忙家务做家庭工,贴补家用。

洪燕是一名资深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约四年前从香港移民到新加坡,并加入创办家族理财办公室的浪潮,在新加坡设立家办Paeonia集团。

在洪燕六岁时,父母决定带着她与哥哥以及外婆,举家迁移到香港生活。昔日科学家,被迫沦为工厂工人。

除了经销和生产测试设备,洪燕相信“有土斯有财”,在中国投资买了100多套房产。她的投资策略是在国际学校附近购买洋房出租,在地铁沿线的中央商业区买办公室。这些房产大部分在2018年前后已经卖出,给洪燕带来可观的回报。

她当初就是凭着优异学业成绩而脱贫,如今她抱着感恩情怀,也想通过资助教育科研帮助他人。

洪燕的Paeonia基金会今年2月馈赠南洋理工大学500万元,用于支持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的领导力发展计划。南大校长何德华教授送上一份纪念品给洪燕,以示谢意。(南洋理工大学提供)

事实证明,洪燕的决定正确,她牢牢抓住1990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机,成为赶上大潮的勇者。

尽管家境贫寒,洪燕从来不抱怨父母。她说:“穷与富是相对的。当时我们家和楼上楼下的邻居都穷,所以我从不觉得我们很穷,相反地,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有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可以有一碟红烧肉,我们已经很快乐。我对小时候的生活没有怨言,反而认为这是父母给我的最好礼物,让我从小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洪燕说,她的目标是将公司的业务扩展至全球范围,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枢纽,有助她管理这些全球化业务。此外,新加坡蓬勃的创投生态环境,也为她进入南亚和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机遇。她就在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初创公司进行投资。

四年后,她如愿以偿被哈佛大学录取。仅仅三个星期后,她再度放弃别人眼中的黄金机会,义无反顾回中国继续刚创下的事业。

Paeonia是牡丹花的科学名称,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洪燕希望通过Paeonia集团的回馈捐献,把这善行的花香,传递给每个人。

2022年,她资助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奎洛兹(Didier Queloz)到南大进行公开讲座,分享天文学心得。

她带着一丝苦笑说,小时候做的童工是给玩具娃娃穿衣服,“但我从来没有自己的娃娃”。

她的父母原为中国物理学和化学研究员,却因文革举家迁到香港,从烧焊和车衣等底层工作做起。洪燕一度得当童工来支援家庭。后来,她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后成为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业务分析师。

作为一名艺术和教育慈善家,洪燕曾支持沃顿商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香港管弦乐团等多家机构。

她说:“我们家从有钱到没钱,然后从没钱又活过来。这些人生起落告诉了我,这个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任何时候你拥有的东西,都可能全部失去。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你要怎么靠自己呢?那就是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然后为行善积德,为世界做好事。因为善有善报,最终你也将得到回报。”

洪燕在新加坡创立的家办Paeonia集团,一向积极参与本地创投基金和起步公司投资。(邝启聪摄)

洪燕说,父母原来是备受看好的年轻科研人才,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和石油部担任研究工作。但时代的打击往往来得措不及防,遇上文化大革命,全家被下放到湖北钱江的农村干校。

事实上,洪燕一直积极回馈社会,特别是教育科研方面。

洪燕回忆道:“我们一家住在荃湾,房子只有80平方英尺……小时候,我们连港币30元(约5新元)的幼儿园学费也付不起。我记得妈妈带我去坤慈幼儿园,但由于学费太贵,只好带我回家。因为洗澡得要用煤油炉烧水,所以每周只能洗两次澡。因此,我学会了节约时间,三分钟洗完澡,五分钟吃完饭,把时间用在更有用的事情上,比如读书和做家务。”

约四年前从香港移民新加坡,并设立家办Paeonia集团的女富豪洪燕,有一段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洪燕说:“我想有个精彩人生,繁花似锦,有着心里面的平安喜乐。这个心里面的平安喜乐,是因为你看见的人都有张高兴的笑脸。我觉得,当你看见别人高兴,你就能够高兴,那你也就能真正地找到心里面的平安喜乐了。”

她,正是来自香港的女企业家——洪燕。

谈到她的房地产投资收益时,她笑说:“如果以前一平方米的地相当于摆满Gap包包的总值,那么2018年时它们的价值已经升值到香奈儿,甚至爱马仕的名牌包了。”

洪燕(前排左)出生于北京,父母原来是备受看好的年轻科研人才,因文革关系,她六岁时举家从中国迁到香港生活。(受访者提供)

从港移民来新 看好投资前景

洪燕(中)曾资助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奎洛兹(Didier Queloz,左)到南大进行公开讲座。图为她与奎洛兹,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戴维斯(Dame Sally Davies)的合照。(受访者提供)

积极支持教育科研的洪燕说:“钱不能留住,但教育可以。只要你有本事,跑到哪里你都不怕。”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祖上从中国途经新加坡,来到印度尼西亚的泗水,成为早期的印尼华侨。所以,洪燕对南洋有一份深厚感情。移居到新加坡,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感觉。洪燕能够说流利的福建话,也懂得一些印尼语(Bahasa)。在新加坡生活时,当她偶尔听到一些人说着与印尼语相似的马来语,或者品尝到印尼美食时,不禁让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勾起她与婆婆在一起时的童年回忆。

她也向飞跃家庭服务中心等社区机构慷慨捐款。

跟随父母漂泊异乡 自小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想寻求内心平安喜乐 看见别人高兴自己就高兴

对她而言,收购工业大厦将可能是她搭建社区中心的第一步。她的人生,已经经历了若干次的低谷和高潮,现在进入到回馈社会、泽被后世的新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