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那些如今还幸存、但正慢慢褪色的传统行业,修鞋店大概算是其中之一。本地连锁修理店MasterFix开了25年,历经风雨沉浮,老板陈德耀(51岁)仍在坚守。
最大的变化是人,消费社会和快节奏打破了原有的习惯和传统。他有点无奈:“以前的人很珍惜他们的东西,我今年51岁,我手上的老客人很多已经跟着我20多年,他们依然和以前一样。而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更习惯穿了就丢。”
消费社会与快节奏 打破习惯和传统
这个行业不是没有风险,客户的物品有些很贵重,修理结果达不到预期,很容易发生纠纷。陈德耀说:“我总是告诉员工,不管客人拿什么东西来,首先,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的一样,用心去做,做出来的结果要让自己满意。第二,要提前诚实地告诉客户,修理过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再让客户决定要不要修。”
争取到高端商场摊位 感恩“贵人”相助
缝缝补补不是缺乏资源的象征,而是永续环保的重要一环。在物价高涨的时期,带动缝补业需求,三名企业创办人通过巧思妙想和精湛工艺,为日常用品重新创造价值,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客户变了,员工也在变。MasterFix的员工很多已经在这里工作10多年,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修理行业难有新鲜血液。“赚钱不容易,请员工更难,新加坡人现在学问都比较高,没有人愿意做这行。”
三之三
和他同一时期开修理店的同行们,很多已经退休或关门。他有时候会怀念过去的整个社会对手艺人的欣赏、珍视和依赖,不过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即使在这个年代,也仍有不少惜物的人,他们支撑起这一传统行业,使它免于消失的命运。
做生意,选址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MasterFix的六家店中,有三家在乌节路。乌节路是陈德耀起家之地,可是一个修鞋店在乌节路三大商场开店,还是不免让人讶异。他说,选址不是草率决定,虽然三家商场离得很近,但他多年观察下来,它们的客群并不重合,因此不会互相冲突。
过去30年,他修理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帮顾客拯救过不少上万元的包,但最特别的经历,是帮一名残障人士改造了一只运动鞋。那一单他赚了40元,却因初次尝试,多买了两双鞋来试验,最后算下来倒贴上百元。不过,谈起这件往事,他的脸上出现自豪的表情。
MasterFix现在有六家店铺,一家小工厂,配锁匙、修鞋可以在店铺完成,如果需要干洗、染色、喷漆、修理包包,就送到工厂。在修理这一行里,MasterFix的生意规模已经不算小,而修理,几乎贯穿了陈德耀的一生。
另一方面,物质富足的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了新需求,等待传统的修理店去抓住。陈德耀的柜台上摆放着各式药水,随时准备为潮流人士的包包改色。
不过,他最终在太太的支持下,坚持了下来。奋斗几年后,他遇到“贵人”相助,进驻乌节路百利宫(Paragon)。过了一些年,又有“贵人”相助,他将商铺扩展到高岛屋(Takashimaya)和爱雍乌节(ION Orchard)。
狭窄的空间里,地上放着三架机器,分别用来磨鞋底、压鞋底和缝线,旁边桌上摆一个配锁匙的小机器,陈德耀就靠这几台机器,完成一天的工作。这天没有人来修鞋,有几个顾客来配锁匙,他动作麻利,转眼的功夫就配好近十把。
长大后,他走上社会谋生,在修理店里做学徒,割锁匙、修鞋子、改裤带……一做就是五六年,他在这期间成了家。一天,老板对他说:“该下山了。”
延伸阅读
访谈中,陈德耀常常提到“贵人”。尽管在租得这一个店铺前,他经历了数年的等待和争取,但是在一铺难求的高端商场,最终能有一个摊位,他总是觉得感恩。
新时代的冲击远不止于此。他说,现在一些线上的修理平台兴起,由于没有门店成本,价格可以压得很低,还提供免费上门取货和配送服务。虽然那些人的经验和手上功夫大概远不如做了一辈子修理的他,但生意就是这样,过去的规则在新时代可能并不适用。
开头总是艰难,陈德耀独立之初就遭遇挫折。“那时我一个人从零开始,从早做到晚,一年365天,只在过年时休息两天半,有时候却连每个月1500块的租金都赚不回来。每天担心到睡不着,太太要生孩子了,我当时甚至想,不如干脆去给人打工。”
谈到店铺目前盈利,他坦言并不理想。租金高企,但修补行业价格不能起太高,否则客户可能会流失。他拿出价格表说:“现在贴一双防滑底是35元,比20多年前贵了一倍。但租金和很多东西远不止贵了一倍。”
更为重要的是,乌节路上有重要客户——各大名牌店。顾客在名牌店买的鞋子或包坏了,常常找店员处理,店员就拿来请他帮忙修。“这么多年走过来,小小修理店能在乌节路开下去,要感激那些名牌店。”
拯救上万元包 也帮残障人士改造运动鞋
陈德耀明白,老板是在鼓励他出来独立。于是,1999年,他在乌节路商场里的一家冷藏公司(Cold Storage)超市租了摊位,摊位仅能放得下一架机器和一张小桌,他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时间倒退40年,陈德耀的修理生涯开启。“我大概10岁的时候,奶奶的哥哥在金文泰的路边割锁匙,我好奇就常常跑去看。有时候他去上厕所,我就偷偷拿着锁匙去试,结果当然是经常闯祸,但埋下了对这行的兴趣。”
如今,虽仍有客户需求,但陈德耀感觉到,时代的确变了。他望着墙上挂着的一排锁匙,说起现在的数码化趋势。“大家都用电子锁了,这个业务迟早要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