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刚上任的康盛人生集团总裁姚鹏辉日前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展示公司的实验室监控仪表板。(李姿仪摄)
无法走出危机、最终倒闭的新加坡企业也有,包括背负30亿元债务后崩盘的水务公司凯发(Hyflux)。图为2020年底,当时设在明地迷亚路80号的凯发总部。(档案照片)

又譬如,新加坡船运公司太平船务(Pacific International Line)在2020年初深陷财务困境、两年累积净亏超过10亿美元,几乎面临司法管理,后获淡马锡旗下的海丽凯(Heliconia)出手援助,得以在2021年实施财务重组计划。

一场危机,可能严重损害品牌,让企业众叛亲离。但如果应对得当,企业也可能化险为夷。

相比之下,此前面临危机并浴火重生的一些新加坡企业,算是速战速决。

新航总裁吴俊鹏在第二天主动面对镜头,发布慰问和善后承诺,在国际航空公司中不多见,对提升公众信心起到作用。

这场涉及合规流程严重疏漏的企业治理危机,预计短期难以平息。毕竟弥补错误、完成司法程序、恢复客户信任和重建品牌,每一步都需要时间。

在这方面,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灵活调整战略应对市场变化,都是未雨绸缪的方法。

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犹如变幻莫测的气流,让企业面对各种看不清的“气阱”,且频率越来越高。新加坡企业有效的危机管理,对国家国际形象影响深远。面对无法预测且越发频密的“气阱”,企业可如何走出来?

在应急层面,新航也优先考虑乘客和家属,事发当晚动员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乘坐包机前往曼谷,为乘客和家属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帮助。

撇开审慎的财务管理和及时的外部援助这两个因素,卓越的领导力和敏捷的适应力在企业化险为夷的过程中,彰显无遗。

航空业顾问公司Endau Analytics创始人尤索夫(Shukor Yusof)接受媒体访问时就称,新航机组人员和管理层的应对能力杰出。

综合海事业上市集团马可波罗海业(Marco Polo Marine)曾在2014年至2016年全球油价暴跌危机中出现严重财务危机,2017财年蒙受3亿余元亏损,一度处于清盘边缘。

新航SQ321事故展现 上至下高效危机处理意识

从这些反应中,不难感受到“新加坡企业”(Singapore Inc)从上至下的高效危机处理意识,以及有当担的态度,获得全球公众的广泛正面反应。

新航SQ321班机出事后,新航当晚派遣小组前往泰国曼谷给予额外援助。(谢智扬摄)

近期,深陷危机的还有上市公司康盛人生集团(Cordlife,简称康盛)。作为亚洲最大私人脐带血储存服务商,康盛曾是享誉亚洲的新加坡知名品牌。

没人愿意事故发生。但在为伤亡者和家属祈祷的同时,也可关注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处理方式,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这都是宝贵的借鉴。

卫生部令公司最迟在5月31日纠正错误,眼看截止日期即将来临,康盛届时会给予什么样的答案,能否满足监管要求,也备受关注。

本月,公司披露截至3月底的2024财年上半年业绩,净利同比大涨159%至1100万元;若不包括汇兑损失和一次性收益,净利增加了31%。每股盈利从去年的0.12分,增至今年的0.29分。公司股价从2021年初的1分,一步步攀升至目前的近7分。

从英国伦敦飞往新加坡的航班SQ321,途中遇上严重气流,一死多伤,紧急降落泰国曼谷。

前者通过诚信专业、有效沟通和关键决策,让各方取信于公司,引导公司渡过难关;后者则通过快速调整战略,抓住市场变化中的新机遇,确保公司持续发展。

面对未来挑战,“新加坡企业”能否继续贯彻这一精神,坚定前行,从危机中走出来,相信是新加坡在全球环境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

延伸阅读

平时,“新加坡企业”以高效、竞争力强和良好治理著称。危机时刻,展现出的诚信、专业、韧性和适应力,则更能反映新加坡独特的核心价值。

种种错综复杂的发展对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新加坡业务展望不明朗

分析师认为,事故属于黑天鹅事件,如果调查结果表明,事故并非由于人为错误或设备故障引起,不会对新航品牌造成长期影响,乘客也不会因此减少选择搭乘新航的意愿。

临危不乱化险为夷 是企业生存关键

经过总裁李云峰的奔走,公司获超级集团创办人张骐牧等九名白武士出资6000万元搭救,2018年初完成债务重组。随着油气市场复苏、以及公司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海上风电场的策略开始奏效,公司度过财务危机,重新站稳脚跟。

公司随后得益于冠病疫情期间供应链大受干扰、电商运输需求强劲带动全球集装箱运费飙升,转亏为盈,还连续两年取得盈利。2021年和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26亿美元和30亿美元的盈利。

此外,在政府层面,尚达曼总统、黄循财总理、国务资政李显龙、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也在第一时间对遇难乘客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承诺当局将彻底调查事故。

当然,无法走出危机、最终倒闭的新加坡企业也有。包括同样在油价暴跌危机中陷入财务危机的海事企业以斯拉控股(Ezra Holdings)、负债近40亿美元的燃油交易商兴隆贸易(Hin Leong Trading)、以及背负30亿元债务后崩盘的水务公司凯发(Hyflux)。

在30小时内,新航迅速反应,一连发布七则声明,详细说明了事故的概况、人员伤亡情况、乘客国籍、后续安排等重要信息。每个节点的沟通,都保持了高度透明。

然而,在个别生存和发展之上,新加坡企业不仅仅代表自身品牌和业务,还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新加坡的整体声誉。有效的企业危机管理,对于新加坡的国际形象也有深远影响。

相信上述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也能为其他公司提供借鉴。

回到这次新航SQ321事故,班机疑似遇上无法预测的气阱(air pocket),即使万里无云,一片平静,也能像无形之手,把飞机抛起又按下。随着气候变化,晴空中出现无法以肉眼或仪器看到的强烈湍流概率,比过去更多。

然而,自去年底爆出脐带血储存温度过高事件后,卫生部令康盛停采新血六个月、商业事务局介入调查多人被捕、外部审计师辞职、董事会两派人马争夺控制权、董事会管理层大换血、试图私下配售股票筹集新资金又因大股东申请庭令停止而作罢、受影响客户开始集体寻求法律行动。

过去一周,新航SQ321事故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马可波罗海业拥有的干船坞。(档案照片)

最近,在油气和再生能源领域争相租用船只,推动租船需求和船费上涨的环境下,公司前景备受分析师看好

同理,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犹如变幻莫测的湍流,让企业面对各种看不清的“气阱”,且频率越来越高。公关危机、治理危机、还是财务危机,不管是哪一种,都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如何临危不乱,化危为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