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吃香大学文凭 却愿意“泡”在垃圾堆里

两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忆述了创业初期的情景。那时,他们开着一辆罗厘四处向企业收集旧电脑,然后将这些电脑运回宏茂桥的小货仓,进行拆解,取出金属零件,再将这些零件卖给本地的材料回收厂。

KGS由同为34岁的陈芑仲和马克思(T. Max)共同创立。陈芑仲原本经营电脑维修业务,但一些电脑因无法或不适合维修而不得不丢弃,他对此感到十分惋惜。然而,当时本地还没有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回收公司。于是,陈芑仲与好友马克思合作,创立了KGS,专注于电子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

延伸阅读

电池再循环公司的利润通常取决于原料的市场价格,然而近年来部分原料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利润受到影响。尽管如此,KGS管理层指出,这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因为电池再循环业务只占公司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

一人开车一人负责拆电脑 创业之初大小事亲力亲为

废弃的手提电脑和手机全身是宝,不仅塑料可再循环使用,里面也含有多种金属材料。其中,最宝贵的配件之一当属锂离子电池。

接下来,公司考虑进军海外市场,待业务扩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吸引其他投资者加入,以加快扩大事业版图。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也开始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2022年,曾在家族经营的纸张再循环公司任职的郑琪铭(36岁)决定入股KGS,并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

郑琪铭指出,整个处理过程并不涉及针对个别原料的化学提炼,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化工设备,而这对公司的运作保持灵活非常重要。如此一来,即使未来市面上出现采用不同材料制造的电动车电池,公司仍能继续运作,无须更换设备。

近年来,电动车需求迅速上升,报废并须要再循环的电池料相应增加。KGS开设了电池再循环厂,通过搅碎、分类并提炼出一种被称为“黑粉”(black mass)的金属混合物,然后把黑粉卖给精炼厂。

马克思说:“当时我们两人分工,一人开车,另一人拆卸电脑,轮流进行。客户的询问也都由我们亲自处理,几乎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全部一脚踢。”

作为本地第三家电池再循环厂,KGS投资了200万元在大士设新厂,若每天24小时运作,每天可处理7公吨的电池。这座处理厂在2023年正式启用,不仅是政府推进电池再循环业的一大项目,也是公司自2016年开业至今的重要里程碑。

回收的电脑数量不少,生意很快便上了轨道,公司开始聘请员工和扩充场地面积。

陈芑仲和马克思分别拥有资讯科技和金融相关的大学文凭,本可选择在办公室享受冷气的白领工作,但他们毫不介意每天“泡”在垃圾堆里,因为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生意。

再循环业者常被视为收集旧货的“加龙古尼”(garang guni),而且工作并不简单,拆解电脑不仅耗时,还耗力。

全球电动车行业快速崛起,相关供应链业随之迅速发展。本地再循环公司KGS看好电动车未来的广阔前景,积极推动电池再循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