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厘清这一点是必要的,否则把差别对待与歧视混为一谈,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是情绪反应。从常识角度来看,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已完成接种者和一个还未接种者,在目前情况下面对的风险是不同的,自然不能一视同仁。

此外,卫生部昨天也宣布,为了解不同冠病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作用,卫生部将与国家传染病中心合作,邀请3600名对第一剂信使核糖核酸(mRNA)冠病疫苗过敏的人接种科兴疫苗,并监测是否出现副作用。此举或有助于评估此款疫苗的效能。

目前,我国的高效能冠病疫苗供应充足,因此,接种步伐也相应提速,政府希望在国庆日来临时能达到三分二人口完成两剂接种的目标,那些还未接种的国人应加紧配合,让大家都能尽快享有接种疫苗带来的好处,也即是国人整体都能享受到的优惠。

不过,在达到这个群体免疫的目标之前,那些已完成两剂接种者,应该可以比还未接种者先得到一些优惠待遇,因为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亲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目前,当局已实行了一些这样的做法,如让他们在参加婚礼,出席现场演出时,豁免做活动前的检测。当局也已规定,来临的国庆日庆典,所有出席者都必须完成冠病接种。

这很自然引起差别对待的议论。卫生部长王乙康日前接受《海峡时报》专访时就对此作了回应。他强调,给完成接种者一些优惠,如豁免参与一些活动前的检测,并不是歧视行为。区分已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纯然是基于公共卫生考量。这是按风险不同来区分,也就是一个人染病或是把病毒传染给别人的风险较高还是较低。

王乙康就举例说,如有年幼孩子的家庭,孩子还不能接种疫苗,可能就得给予特别考虑。这意味着政府跨部门抗疫小组在出台完整的相关“优惠"之前,会有周详的考虑。

就以染病的风险来说,还未接种者因尚未具备免疫力,染病风险也会较高。而当局也已有实际数据证明,未接种者一旦染病,病情严重的风险也较高。因此,要求未接种者在参加一些活动前接受检测,实是降低个人与群体受病毒感染风险的做法。

另一个引起差别对待议论的,是注射中国科兴疫苗的问题。对当局规定接种科兴疫苗的公众在参与大型活动前,仍须提前接受检测,一些人也认为不公平。但这同样也与风险有关。关键在于,其他国家的临床实验显示这款疫苗的效能较低,而负责评估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专家小组,至今仍无法得到疫苗的第三期完整临床实验数据,也因此无法确认其效能,没把它列入全国疫苗接种计划,这是基于科学的“差别对待”。但有需要者仍可通过特别采用程序(Special Access Route)接种这款疫苗。

随着接种冠病疫苗的进度加快,以及完成接种的国人所占比率越来越高,政府也在积极筹备逐步解封,并引导全社会过渡到一个冠病可与流感相似对待的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接种疫苗成了一个关键。

这就是说,完成接种疫苗的人数越多,具备了很好的免疫力,各种防疫措施就能逐步松开。换个角度来说,越多人完成接种,大家即可恢复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达到群体免疫的接种率时,则有望恢复到近乎疫前的状态。

从安全角度看,给完成接种疫苗者一些优惠,是符合实际的做法,也可说是一种鼓励,与歧视或平等扯不上关系,更不是要排斥任何人,为的只是社会群体的安全与健康。当然,这么做也需要考虑到在实行时可能产生的一些社会层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