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基础建设投资,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看到成果。她说:“我们必须探讨这些跨代的权衡问题,现在要为这些措施付出多少?应该多快实施?”
公众咨询有三大部分:一是我国若承诺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目标是否过高、适中或过低?二是我国目前承诺在2030年左右的温室气体峰值减至6500万公吨,是否应该进一步下调?三是新加坡过渡到低碳国家的过程中,政府、企业、社区与公民在什么领域表现不错,如何做得更好?
政府也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为绿色经济的庞大基础设施融资。除此之外,长期的绿色债券有助于确保跨代公平承担基础建设投资,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今年8月,政府发行了第一批50年期的24亿元绿色政府债券。
全球受热浪与洪灾的肆虐,极端气候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新加坡这个岛国而言,极端气候导致海平面上升,已晋升为生死存亡的问题。我国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一方面是要缓解极端气候变化的冲击,以打造宜居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捷足先登,发掘绿色经济的商机。
政府通过征收碳税为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制订价格,并发展碳交易市场。碳税将在2026年及2027年增加至45元,并在2030年再提高到50元至80元。不同收入阶层对绿色经济转型成本的承受能力不同,为了确保公众拥抱绿色经济,有必要确保环保责任的公平分担。不论是富裕人士或低收入阶层,都应该在生活方式作出调整,以推动绿色经济的转型。
在短短两个多星期内,政府推出两个绿色经济转型相关的公众咨询,反映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也显示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绿色经济过程中,积极凝聚共识以争取国人与企业的支持。
我国是东南亚第一个征收碳税的国家,以鼓励企业加速绿色经济转型。到了2024年及2025年,每一公吨碳排放的碳税将从目前的5元增加至25元。据估计,到时每户组屋家庭的每月平均电费将因碳税而增加3元,私人公寓5元,有地住宅10元。电费上涨也将推高企业营运成本,并转嫁给消费者。虽然政府承诺给予补贴抵消电费上涨的冲击,不过有经济学者指出,除非未来的科技能使绿色能源价格低廉,否则及通胀及生活费上涨势所难免。
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经济的转型,须做出权衡取舍。全国气候变化秘书处在展开公众咨询的文告上指出,新加坡这个小国在替代能源的来源、土地以及人力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在权衡取舍方面,比许多国家更为艰难。它强调,转型到低碳的未来须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朝向低碳的运作;工人必须学习新技能;而个人必须在生活方式上作出调整,减少浪费与能源消耗。
紧接着,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配合“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前天邀请社会各阶层共同探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面对的挑战、局限和机遇。由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和第四代领导班子发起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旨在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制订计划,更新并强化社会契约。环境和财政可持续性是新加坡携手前进的六大支柱之一。
然而,全球的绿色科技还处在萌芽阶段,绿色经济转型速度过快,将推高营运成本与生活费。尽管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生产成本已下降不少,但传统能源如煤炭或天然气的发电成本仍然较低。在能源供应短缺以及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不少国家已经重新启动废置的煤电厂发电,反映了绿色经济转型的挑战。
两个多星期前,总理公署属下的全国气候变化秘书处,就我国如何成为低碳国家,展开公众咨询。它指出,我国在今年底之前正式修订长期低排放发展计划,以及在碳排放方面的国家自定贡献时,会把公众反馈纳入考量。
然而,去碳化的科技尚未完全成熟,这推高了绿色经济转型的成本。在高通胀环境下,减缓绿色经济转型成本的冲击,并确保环保责任的公平分担,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绿色经济的接受度,并推动新加坡成为本区域打造绿色经济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