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0月17日在斯坦福大学的论坛上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带领中国朝更“激进”的方向前行,但美国仍愿意在谋求共同利益方面同中国合作。布林肯的说法,延续了10月13日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旨。报告把未来10年形容为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10年,中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有能力和意愿挑战美国治下全球秩序的大国。因此,美中博弈在未来10年势必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的主轴,作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东亚安全将面临重大挑战。

这份美国国家战略安全报告原本应该在去年底公布,推迟至今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乌克兰战争爆发。但从报告把焦点瞄准中国的内容来看,白宫当时或许还在观望中共二十大的人事结果。在中共确定未来五年的人事布局,特别是习近平打破10年任期制,预料继续担任中共总书记后,美国才认定北京外交“东升西降”“积极有为”的判断和做法会继续,最终在报告里定调了美中竞争甚至对抗的方向。

做法之一,是尽量加强区域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机会,减少各种脱钩动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刚结束澳大利亚访问的李显龙总理在当地受访时指出,中国有意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有积极意义,作为协定委员会现任主席,新加坡将尽职责征询各方意见,促成此事。经贸合作过去几十年确保了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在当下大国博弈导致敌意和不信任感螺旋上升的环境里,通过经贸合作来中和对峙形势,或许是区域国家能够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美中博弈竞争的各领域中,台海是潜在的爆发点。中国大陆已经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条件终结两岸分治现状,无论是用和平或非和平方式;美国最近则持续加大对台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力度,甚至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盟友,强化对中国大陆的围堵。因此,东亚地区在未来10年,将因为美中围绕台海局势博弈的加剧,而面对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区域各国因而有必要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最坏结局的出现。

面对美国强硬高压的姿态,也不难理解为何习近平10月16日在中共二十大报告里警告,“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纽约时报》称,习近平在报告全文26次提到“国家安全”,远超十九大报告中的18次和前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四次。他也强调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抵御西方“霸凌行径”和保护主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两相对照可以发现,美中都假设未来会发生冲突并为此积极准备。

就如布林肯在论坛演说里所说,习近平所领导的中国不但在挑战美国的利益,更关键的是在挑战美国的价值观。换言之,利益矛盾或容有勾兑妥协的空间,涉及核心身份认同的价值观则没有让步通融的余地。报告把美中竞争设在自由民主体制对垒极权暴政的二元框架里,并以此主张美国要联合信奉共同价值观的盟友,一起应对中国的挑战。报告用“整体威慑”来描述这一举措——整合盟友、整合美国政府各部门、整合全球不同地区、整合所有军事和非军事领域。

48页的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二章强调要大力提高美国的实力,包括工业生产和创新能力,还特别在一节里着重讨论增强美国的军事能力,来应对中国的挑战。白宫在10月7日宣布对华更严厉的晶片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国购买与制造高阶晶片,阻挠中国的科技与军事发展,在报告里把中国定性为美国最主要安全挑战的大背景下,便不难理解华盛顿早已经将报告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