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放缓、企业重组,以及企业削减成本措施,可能推高裁员的人数。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借贷成本上升,不少企业便通过裁员削减成本。此外,美国科技公司掀起的裁员风潮,也对全球的企业以及商业模式起到寒蝉效应。
人力部最新公布的劳动市场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总失业率为1.8%,是自2015年3月以来的新低。同期,总就业人数增加3万3000人,比冠病疫情前的2019年底增加3.8%。不过,总就业人数增速有所放缓,而裁员人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从去年第四季的2990人增加至今年首季的3820人。
科技的急速发展,改变了职场的景观,也加速企业重组的步伐,并加大裁员的概率。打工一族有必要切实接受终身雇佣制早已经走入历史,一技走天涯的时代也早已过去。国人有必要掌握可转换的技能及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以符合职场急速改变的要求。此外,个人完善的财务规划,有助于打工一族较坦然地面对裁员的厄运。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在脸书贴文说,人力部密切关注就业市场,正在探讨如何为失业者提供更好的支援。
企业若非不得已必须裁员,也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所谓“好来好去,善始善终”。人力部制定了一套“负责任的裁员”准则,有助于消弭裁员时所可能产生的劳资纠纷。这包括合理的赔偿、协助被裁员工安排或寻找工作,以及在裁退员工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尊严与尊重。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并吸引它们所需的人才。
市场经济追求“创造性毁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企业重组过程中,裁员是节省开支最常用的手段。然而,雇员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裁员应该是企业最后的选择。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上,应该从长计议,避免此一时大肆征聘,彼一时大规模裁员。
上星期二(6月20日),以新加坡为总部的私召车应用和送餐服务公司Grab控股宣布削减1000个工作岗位,相当于总员工人数的11%,这是冠病疫情以来公司最大规模的裁员。公司主管在致员工的信件中指出,裁员是为了管控成本。Grab在美国股市上市,自成立以来尚未有盈利,第一季净亏损达2亿4400万美元。
美国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间大肆扩张,通过烧钱抢占市场份额。但利率上涨使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更为重视企业的盈利。在股东的压力下,它们纷纷在全球裁员瘦身,受冲击的包括在新加坡的员工以及在美国股市上市的新加坡公司。
全球经济充满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外部需求疲软势必冲击我国的就业市场。科技的迅速发展淘汰许多工作,也加剧技能与工作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可能使裁员情况恶化。在通胀高涨的环境下,裁员使打工一族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之际,也应该妥善处理裁员问题,避免破坏新加坡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劳资政和谐关系。
与此同时,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郑德源在脸书贴文发出预警,裁员人数在第二季度会继续攀升,下半年会因全球需求疲软以及某些行业如电子制造业及资讯通信技术领域面对逆风,裁员现象可能会如滚雪球般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