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时候,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在于双管齐下。一方面,社会对于外来劳动力和新移民的态度必须更为理解与包容,毕竟他们是填补青年劳动力不足的生力军;另一方面,雇主对待年长员工的态度也必须改变。上述调查发现,六成受访者认为年龄歧视妨碍年长员工继续受聘。本地中小企业雇佣71%的整体劳动力,它们如何看待年长员工,将影响退休年龄延长的安排。此外,随着市场的改变,企业与员工都必须与时俱进,前者须重新设计工作与流程,让更多年长员工能继续做出贡献;后者就得接受培训,让技能更贴近市场需求,以便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人口同样快速老龄化的韩国与日本也面对类似问题,韩国在2022年的65岁人口占比约为17.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以上,66岁以上男性就业率就高达44.1%。日本今年人口65岁以上占比为29.1%,刷新本国纪录,全球稳居第一,66岁以上男性就业率为34.1%。本地65岁及以上的居民全体就业率为31%,相信还会持续增加。青年劳动力不足,若无法通过新移民补充,就必须依赖更多年长员工留在职场。

在政策层面,如何确保劳动队伍里“新加坡人核心”的本质,始终是不小的挑战。延长退休年龄仅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面向,青年劳动力不足意味着对外来劳动力和新移民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同时,消费意愿和能力更强的青年和中年群体在人口的占比萎缩,势必削弱经济活力和商机,进而波及对劳动力的需求。况且科技并无法全然取代人力,比如在重要的国防领域。因此,为因应人口老龄化而延长退休年龄,并不能孤立看待,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生育率不足,而这更为棘手。

除了填补劳动力市场短缺,在个人层面,延长退休年龄让年长者能自力更生,生活得有尊严,也有助维持身心健康与生命品质。这也能反过来减缓社会的医疗保健和福利等相关财政压力。但越来越多的年长者终究有体弱病衰的一天,必须退出劳动力市场并且由相对年轻的看护者照料。如果缺乏足够的青年人,最后的答案仍然得回到外来劳动力。对于这个可预见的依赖性,社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根据一项对1471名年满50岁的在职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调查,近九成受访者支持延迟退休,87.9%的受访者支持把退休年龄调高至63岁或以上;支持把重新雇佣年龄上调至68岁或以上的则有80.4%。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龄去年调高至63岁。有超过六成认为,年长者受雇的最大阻碍,是雇主态度不积极和存在年龄歧视。调查显示本地居民对于老年工作的态度务实。人口老龄化使得延长退休年龄势所难免。

新加坡将在2026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人口中21%超过65岁,由于青年劳动力不足,延长退休年龄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世界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加,通货膨胀势头未见减缓,更多人从维持生计考量,或许必须调整原有的退休计划,延长创造收入的年月。这已经是发生在越来越多国家的现象。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就在于生育率不足,导致人口老龄化或超老龄化。欧洲的德国、法国、西班牙等近年来就陆续提高退休年龄,以免全国退休金计划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