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
就个体而言,追求快乐确非生活之本,尤其是有远大抱负者,其生平往往要备受各种痛苦所折磨。然而,说到底,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之中负面因素的泛滥。它不但会影响普通新加坡人的生活品质,长期而言,更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凝聚力。
不久前全国价值观调查结果公布,“怕输”再次成为形容新加坡社会状态的首选词汇,而且在前十大词汇之中,负面评价占了七成。这实在是一个经济上无比成功,却在社会心理上怨气颇重的奇特对比。
究其原因,到底是哪些问题困扰着国人,使得大家备受烦恼呢?前面提到的国大报告显示,最让普通新加坡人不开心的问题主要是车价、房价和生活费高涨,即主要还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本地车价高昂实际上与政府有意抑制私人交通,并大力推广公共交通有关。时至今日,就本地公共交通建设的情况来看,购买私家车与其说是全然为了通勤,更已成为某种身份的象征。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造成怕输心理的另一重要国家层面意识形态塑造,则可能也与我们的精英选拔制度有关。我们从小学开始层层筛选并不断分流的选贤制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代又一代称职的精英队伍,使我们的各层领导都处在高效合理的运转之中。但其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却是约九成的新加坡家庭都会送孩子课外补习,全岛近千所教育部注册的补习中心,不仅将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吞噬得一干二净,也让几乎所有家庭为之疲于奔命。这些怕输的家长,又通过这种花钱买罪受的方式,把这种怕输的精神灌输给备受折磨的下一代,实现了怕输精神的赓续繁衍。
就总体而言,新加坡是一个商业社会,甚至在很多时候整个国家都像是一个清洁、高效、有条不紊的超级公司,从国家到个人层面的绩效考评,决定了你能挣多少钱,在社会阶层爬得多高。我们是否有可能停一停,看一看那已然非常完美的新加坡风景,好喘口气继续我们的生活呢?这也许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变得更为乐观一点吧。
更为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不只是一套套组屋住宅,而是一个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医疗疹所、巴刹、商场、小贩熟食中心,并且就业与政府职能部门同样健全的区域中心,它更像一个个闭合的生态圈。就价格而言,即使以二手屋为例,因为最近两年一直在准备购买预售组屋,我刚刚查了我家在宏茂桥的三房单位,2010年购买时是31万2000元,最近同一楼层相似条件的单位价格降至27万元左右。如果实在说贵,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完全放任市场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房屋价格,或者香港的房屋价格,以及所有这些城市的房价年薪比。
无独有偶,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今年6月公布的材料,国人快乐指数也持续下跌。另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领导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快乐指数报告,新加坡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26名,下降到2018年的第34名。
故而在我看来,整个新加坡社会所弥漫的这种负面情绪,其中除了有一定的社会实际原因之外,也与整个社会的心理有关。居安思危实在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在相对艰难或刚刚度过难关之时,就一个没有资源的岛国而言,也同样具有合理性。因此就实际而言,怕输的竞争不仅是我们过去保证国家成功的基石,也将是未来继续获得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受其影响的负面情绪已如此盛行,并且已深深刻入普通民众的骨髓之中,是否我们在国家层面上应该有所引导,让普通新加坡人卸下这副沉重的心理盔甲?
就房价而言,在发达国家之中,考虑到本地极为有限的土地资源,新加坡的房屋问题则有可能是解决得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就政府层面而言,我们不仅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长远的规划,与具有前瞻性的土地征用、预留制度,还不断根据现实人口波动,而规划中短期的土地用途、发展方案与开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