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勇德的根源。孔老夫子说的“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是什么意思呢?直白地说,就是有仁德的人一定是勇敢的,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换言之,仁者之勇方是真勇,无仁之勇只是武夫之勇。这是很有哲理的说法。由此我们知道,儒家的“勇”建立在仁德的基础上,就好像见义勇为的人,先有仁心,然后才有勇敢的作为。
在当今疫情泛滥时期,“勇”对我们来说就更为重要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勇德,我们更是见证了医护人员的“勇”。他们不惧危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在抗疫前线奋战,只为患者带来生命中那一缕阳光,更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奋斗。他们无所畏惧之勇,可谓儒家的大勇,是令我们敬重的。
提到“勇”,我们首先会想到“勇者不惧”,认为真正勇敢的人遇到困难危险时是不畏惧、不怯懦的。不惧确实是勇的最基本体现,就如荀子有云:“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但是,勇只是单纯指不害怕吗?显然不是。《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因此,“勇”和“德”是紧密联系的,而勇德是君子的必备道德之一。
冠病疫情肆虐近两年,我们每一个人都还在与之苦苦搏斗。在这时期,勇,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
“义”,是勇德的约束。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通俗地说,就是无论君子或小人,只要脱离了“义”而一味逞勇,就会导致犯上作乱或沦为盗贼。显然,有“义”而无“勇”难成其事,有“勇”而无“义”则会招致许多弊端。在孔子看来,“勇”不仅是一种道德德性和品质,还是一种能为正义而杀身成仁的浩然正气。因此,孟子说“勇敢而协于义,谓之义勇”。
“礼”,是勇德的标准。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莽撞的勇,脱离了礼的范畴,那就是乱。无礼之勇,“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因此,勇德需要“礼”的规范和制约,脱离“礼”的约束任性而为,就会导致社会变乱。难怪荀子说:“勇果而亡礼,君子之所憎恶也。”就是说,粗鲁之勇,是高尚之人所厌恶的。
回顾一下华族历史,具有勇德的人物不计其数。远方有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孙武,创造了无数军事史上的奇迹;还有岳飞,抗击金兵、精忠报国的名将。近处的有林谋盛,我们新加坡的民族英雄。他们心中有理想,有浩然正气,才能产生真正的勇。在疫情之中谈起勇德,就更加意义非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