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选小学是特选中学的学生源头,在小学时奠下的文化基础,再配合教师的鼓励,学生就会考虑进入特选中学。重要的是,特选中学也应坚持保留作为“特选学校”的使命,通过不同的渠道,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中学生功课繁重,课外活动选择多,如果校方不重视中华文化传承,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特选学校将失去意义,学生也不再拥有“特选”的光环。如果对中华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谁还敢说自己是特选学校的学生呢?

在11月22日《联合早报·言论》读了刘晓阳的文章《特选学校变质?》后,深有感触。刘晓阳20年前是特选学校学生,这个制度让他终生受益,现在却发现特选学校可能变质,心中感慨可想而知。

因此,如果特选学校不再强调传统价值观,不再推行相关的辅助活动,忽略办校初衷,而推出一些普通民众难以理解的办学理念,以标榜与众不同,这样一来,特选学校就真的变质了。

特别辅助计划于1979年推行,至今有11所特选中学和15所特选小学,开办的目的是在华族文化氛围中培养双语人才。特选小学的办学宗旨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华文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扎下深厚的文化根基。因此,特选学校有各种活动,如《三字经》《弟子规》普及班、汉字趣谈、讲解中国历史故事、介绍中华传统节日、阅读文学名著简易本、论语选读、举办文化生活营、学习书画茶艺、游学浸濡等。如果都能付诸实行,必能加强小学生对华文的兴趣,也从小埋下喜爱中华文化的种子。

当然,这不是爱护特选学校者所希望看到的场景。我们还是要捍卫当年创办特选学校的初心,培养热爱且通晓中华文化的双语人才,这不但是修身立命的根本,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