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见过40几岁的普通工薪夫妻,带着三个分别在读中学和小学的孩子,与年迈母亲及一位单身多病的姐姐同住多代同堂组屋。

非常感激政府一心为民的决策,但这种分发的依据却着实令人费解:住在较小组屋单位的家庭都是生活拮据者?而住在较大单位者都是相对宽裕的人?

个人认为,政府如果真想有效帮助到每个有需要的国人,最公平合理的依据应该是每户家庭中的人均收入,而非住房的大小。

2022年财政预算案提出将为组屋住户提供双倍的水电费回扣,以帮助国人减轻接下来所面对的物价上涨问题。补助金的发放照旧以每户家庭的住房单位大小为标准,即住屋面积越小的家庭,得到的津贴就会越高,反之,住屋单位越大的家庭,津贴就会越少。

如果是在家庭成员人数同等的情况下来评估这种现状,好像的确如此,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个五人或六人的大家庭是住在一房或两房组屋呢?两房式组屋里面居住的可能是单身精英人才;四房五房里住着的可能是拖着一堆年幼孩子的普通工薪父母。

我还见过一家三代六人,孙子读理工学院,孙女读中学,75岁的阿嫲跌伤了腿骨,儿媳辞掉工作全职照顾,78岁患有健忘症的阿公住进老人院,一家人消费全部落在52岁的儿子身上,以致儿子不得不一个礼拜做足六到七天工作。

尤其是多代同堂组屋单位,撑起整个家庭的人更是肩负重任。我见过离婚的单亲妈妈带着年幼孩子与自己70多岁的父母及在读大学的妹妹同购三代同堂组屋,只为可以互相照应,购房款大都来自父母卖掉旧屋所得。而孩子的教育及家人的一日三餐,都落在这位妈妈的头上。

以上种种,可见住在较大组屋单位的国人未必就生活优裕,可能是更需要帮助的人群。

虽然他们的屋子比别人大一点,但贷款也比别人多,而对屋子的人均占有率可能比起一房、两房的居民也无甚区别。他们之所以仍然决定购买较大屋子,很多时候是因为难舍亲情,家庭成员多,需要更大空间,但同时吃穿用度,水电费的消耗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