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四生,读了李敏雯阿姨于5月10日在早报发表的文章《华文课程为何引不起孩子兴趣?》后,觉得她很重视华文教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不过,我并不赞同她文章里的一些观点。
最后,李阿姨在最后一段说,孩子在学校上华文课的时间几乎与英文一样,但教出来的成效一年不如一年。华文只是单一的一门科目,而其他所有科目都是用英文来教的,从时间上来看,英文听说读写都会比华文多,我倒认为这个才可能是学生华文程度较弱的原因之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李阿姨应该多在家里跟孩子们讲华语,多给他们买华文书。希望她不要把学不好华文的原因归结到课本和老师身上。这是不公平的。
首先,李阿姨说她的孩子课本的内容几乎30年都没变过,跟她当年的学习模式几乎没有不同。我上网查过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欢乐伙伴》是在2015年出版,中学的新教材也是2021年才开始推行,李阿姨的孩子两个在小学,一个在中学,都使用了最新的教材,怎么能说课本30年都没变过呢?我们现在的学习模式也不可能跟她30年前一样,起码数码资源以前就没有,可是现在我们的华文课堂学习、课后功课很多都是通过学生学习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来完成的。
我在华文课上,不仅可以学到华文知识,而且还能通过小组讨论,锻炼我的思维和口语表达。我们还能在课堂上制作绘本,看YouTube上的相声。总之,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华文课。我相信不只是我的老师每天用心地为学生备课,各校的老师都会尽力去教书的。如果她们看到李阿姨的这篇文章,估计会伤心的。
再次,李阿姨说她孩子在学习华文时,基本上就根据考题内容死记标准答案,我相信各校的老师都不会教学生根据考试内容死记硬背答案这个方法。我的老师就是教答题的技巧和方法,从来不让我们在不理解的基础上硬背。不是只有海外网课的老师会教作文的,我的老师教作文也很棒,她经常利用好几节课的时间教我们怎么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比喻、拟人、排比这些写作手法她也都教了,而且她还会拿出一些佳作,跟我们分析到底写得好在哪里。
其次,李阿姨在文章里提到我们的课文只有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种族和谐等与亚洲价值观相关的课题,没有其他内容。李阿姨可能是忙于工作,没有仔细翻阅孩子的课本。就拿小四上册的华文课本来说,一共有九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有家庭凝聚力、值日、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介绍课程辅助活动等。课本里还会根据这些不同的主题穿插一些古诗、歌曲等不同形式的内容,我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觉得新教材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华文,这难道不是更能带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