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书展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新谣演唱会在百胜楼吸引的人潮,觉得主办方可以联合其他团体,在书展期间,主办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表演,利用坐落在图书馆大厦内的戏剧中心,演出小说改编的华语戏剧或播放小说改编的电影等,让未来的新加坡书展更有魄力和活力。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共有三场,就是刘夏宗主持的《中文漫画能否颠覆未来?》、林高主编的《文字印象2021》新书发布会及许通美教授的《美国——新加坡观点》新书发布会。从刘先生主持的座谈会,我们有了一些新发现,例如新华文学作家出现了年轻的面孔,有出版社突破旧有框框,把出版书籍推向台湾和香港市场。刘先生建议,与写作出版业相关者,未来可以考虑相互扶持与合作,改变现有单独出版的作业模式。

在许通美教授的新书发布会上,我看到了他有条不紊的讲述和应对能力,主持人巧妙的穿针引线和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包括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对我国国防能力提出质疑,足见这场活动的吸引力。这也让我发现这次的书展似乎少了年轻学子的参与。希望主办方下一届能安排学生报《逗号》的参与,以吸引更多年轻人。

至于《文字现象2021》发布会,我看到许多本地作家和诗人踊跃出席,也感受到新华文学的生命力和报刊对新华文学的支持与贡献。不过,它令我不禁思考,我们该如何把新华文学传播得更广。除了通过参与外地书展以促进本地新书的版权交易或举办国际华文文学交流会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途径?

今年的新加坡书展,我因受邀出席友联书局70周年纪念刊发布会,顺道参观了书展,虽然规模不大,但还是看到了许多新书。主办方也善加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其他场地,举办了多场实体活动兼线上对谈会或新书发布会。

书展转移到首都剧场举办后,觉得场地过于分散,规模不大,不过它所举办的一些线上讲座却令我印象深刻。我也在会场购买了一本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出版的《基础写作技巧手册》,觉得此书关于写作的实例很多,操作性强,详尽介绍了中学生平日所学的写作技巧。

记得1990年代,新加坡书展在旧的世界贸易中心旁展览馆(现怡丰城所在)举行,除了带孩子参观,我也会再去一次选购自己的书籍。有一年还带学生参与书展会场上举办的“华族文化节”,并且把书展的概念带到学校的室内体育馆,邀请各大中英文书商和电脑科技公司联办小型书展,以配合小一新生迎新日和小四分流家长讲解会,让家长选购各类书籍,也因此和各大华文书商结缘,并开启了日后的合作关系。

书展在千禧年后改在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我曾代表教育部参与宗乡总会华文读物理事会主办的新书推介会。当时发现书展场地虽大,可惜人潮已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