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明白为何新加坡会馆林立,有那么多的宗亲会、乡亲会,从这些会馆可以看到早期华人生存的不容易。我想以后要多参加这样的文史之旅。了解历史和学习传统文化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承担。

告别这里,巴士载我回到繁华的城市,一路上车水马龙,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耸立。我心中无限感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先辈几百年来的努力,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离开时,一只黑色的蝴蝶落在我身上,迟迟不肯飞离。看来情可以超越生死,感通万物,这是先辈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6月17日一大早,在林志强老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寻根探秘组织的“武吉布朗坟场探秘”。在先辈长眠的地方,我追古抚今,饮水思源,对先辈怀着感激,对历史怀着敬意,每一座墓茔都隐藏着南来华人开埠垦荒的心血。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流过血,流过汗。一座座墓冢似乎都在诉说着无言的故事。

令人惊喜的是,我无意中在这里发现了孔教会先贤人物陈延谦的墓地。陈延谦和许多过番客一样,赤手空拳,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谋生,凭借勤奋和胆识,缔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他是华侨银行的创办人,也是南洋孔教会的创办人之一,为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和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满怀敬意,我在墓前深深地给他鞠躬施礼。大家不解我为何对这墓有着多一份感情。我说陈延谦在孔教会设有奖学金,专门鼓励攻读中国文史哲的硕士和博士。有人听了开玩笑说:“你今天对他拜拜,改天他颁奖学金给你。”

斯人虽去,德馨永存。陈延谦墓地上的对联让我印象深刻:“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是啊,早期华人在国乱纷纷之际来到南洋,托足异国,在他乡挣扎求存,原本打算赚些钱回去,他们在这里奋斗拼搏,最后长眠于此。“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新加坡已成为他们的家。这副对联写得真是无限感慨,万千深情。

伫立在墓冢前面,我的心头升起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这里躺着的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着自己不一般的人生经历,每一个人都是一本精彩的书。如今他们回归大地,融入自然,我感恩他们的付出,为他们送上祝福;同时也感受到个人生命的有限和人类历史的无限。我想既然有一天我也会长眠,那不如趁活着的时候多做一些事,不要偷懒,不要浪费生命,把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作为新移民,我来新加坡快20年了,已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惭愧的是,我对本地历史了解得不多。加入南洋孔教会后,开始在郭文龙会长的引导下关注本地课题,了解本地的人和事。在这里我有个发现,那就是福建籍最多。有人解释说这本来就是福建人的坟场。真是“离乱别故土,南洋聚乡根”,大家活着互相照应,死了以后还做同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承担,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明天我们也会走进历史。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又能留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