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琳
就企图自杀者而言,不妨试着以下的重点斟酌思考。
二、积极豁达的想法。生活就是不确定,我们往往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就如疫情如黑天鹅般来袭,进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无论如何,它总会过去的,一切终将过去。正所谓:过去无可挽回,未来仍可改变。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自杀,并将自杀列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事实上,自杀不仅造成家庭永远的伤痛,也是国家重大的折损。
一、“豁出去”的心态。如果连死都不怕,那还有什么好怕的?与其直奔黃泉路,不如暂且留住红尘,且以好奇的心、希望的梦,盼望未来。生命里总有失望,但它是有限的。千万别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限的。
如果需要协助,可拨打热线:
除此之外,有意轻生者不妨主动寻求援助(It's OKAY to reach out)。就如9月4日《联合早报》釆访组副主任刘嘉铿在《 早报星期天·想法》发表的《求救》一文所写:“求救并不可耻,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只是擦伤;活着才有希望,人生才有各种可能。”换言之,求助并非软弱而是勇于面对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途径的勇士。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何其有限,何不换个角度看自己。纵然每件事都回不去,却没有一件事过不去。换个角度从未来看现在,自当有助于缓和情绪的骚动。尤其是痛苦颓丧时,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宏观而言,世界那么大、历史那么长,个体的“我”算什么呢?活着就是最大的拥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我们只能活一次。“生”乃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而“活”则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至于什么是压倒自杀者生存意念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那正是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
四、生活的态度决定了命运。一般而言,生活就是选择,而选择往往决定了结局。有道是:转念,改变一生。或许忍受痛苦要比接受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但不妨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自我安慰,而后再继续苦撑苦熬,绝不放弃的坚持才能看到希望。诚如哲学家尼采所言:“没有摧毀我的,反而使我更坚強。”这也意味着“你的遭遇就是你的老师”。
- 触爱关怀热线:6804 6555
- 社区关怀计划(ComCare): 1800-222-0000
- 新加坡援人协会(SOS): 1800 221 4444
- 乐龄援助热线:1800-555-5555
- 护联中心(AIC):1800-650-6060
行文至此,我且以现实生活中一好友为例。她大专毕业后即刻结婚,滥赌的丈夫不仅债台高筑,甚至还家暴,百般虐待,万念俱灰的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杀,幸好及时获救,最终申请离异。作为单亲家长,她独自抚养儿女,几经辛苦后还自行创业,中年以后再进修考获更高学位,成为专业人士。而今回首,历经沧桑的她庆幸自杀不遂,才得以重新开启第二人生。由此证明生活纵有诸多挫折,坎坷难行,无论如何都千万别轻生,虽然有些时候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然而谁没有苦过?且让你我牢记:人生无绝路,希望在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