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的话

然而,什么是“人才”,以及国人对待人才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周受资,许多人都把“人才”定义为受过高等教育、曾于跨国大企业担任领导职务,以及能够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坦然处之。也因为周受资的教育背景,衍生出“双语政策”制度有助于我国产出“人才”的说法。上述意见都不是无的放矢,重点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如何“复制”这些成功例子?

培育人才的课题近期不断出现在《交流站》,或许是“周受资效应”还在延烧之故。新加坡作为天然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关键推动引擎。

今天《交流站》来函也谈论我国公厕清洁与卫生的问题。不晓得在新加坡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是否也会考虑把“人才”的标签,套在清洁员工身上呢?如果从事清洁员工这类职业的员工,永远无法与“人才”的定义沾边,我们对人才的态度就值得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