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一直觉得非常可惜甚至痛心的是,为什么那么宝贵、国家领导人李显龙总理和尚达曼总统都赞许的“南大精神”——南洋大学展现的在逆境中的办学精神、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力求上进的决心和社区的凝聚力等等,因为历史包袱而没有在社会广泛地传播开来,帮助我们兴家卫国?

我的父母亲就像千万个中国南方的华族移民,因为家境贫困,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下南洋,来到新加坡投亲谋生。读书时期,我到克明小学和华义政府华文中学接受华文教育,学华语学做人。然后争取到当时是全球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修读经济学普通和荣誉学位的机会。毕业后正当新加坡政府在传统转口贸易和制造业之外,大力发展金融业,很幸运在金融界任职,期间继续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修读金融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再到澳大利亚完成博士学位,学习西方知识。目前我在多所大学当客座教授,也在金融科技行业参与投资、咨询与指导工作,回馈社会。

我也了解,至今还是有些南大校友前辈对过去的是非恩怨难以释怀。我们可能无法忘记,但我们可以尝试宽容放下,同时把我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家人为国人,为社会与国家做些有意义的贡献。

所以,我也呼吁南大校友放下,协助给予南洋理工大学更美好的文化遗产,协助推广华文教育与华族文化,发挥社区精神,就如已有不少南大生在基层组织和社团商会服务,促进更有活力的公民社会,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过境迁,新一代的领导人应有胆识与智慧,区分历史政治因素与公平正义,还给史事与人物一个公道。这不是违反李先生,而是给整个历史事件完美的交代,让后人正确解读新加坡的这件史事,在感恩李先生建国伟大功绩的同时,也了解和珍惜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

当时为了生存,李先生可能做了些部分人不以为然的事,但无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当时李先生做的那些决策,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没有你和我今天生活的方式和素质。

我的故事是众多南大生例子之一。我受惠于陈六使先生,给了我受华文高等教育的机会,奠定学术基础。我也受惠于李光耀先生,创造了优良的体制和环境,让我有机会追求新加坡梦。

拜读了林任君先生5月11日刊登于《联合早报》言论版的《未竟之业》一文,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