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身为南大学子,我们有义务通过各种努力去讲好南大的故事。

我希望新领导班子能够认真考虑,如何保留这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将现有南洋理工大学的地缘历史与前南洋大学合理地联系起来,由此体现包容社会政策的精髓,让新加坡华人对我们的过去、身份和文化更有信心和自豪感。这也是我们的历史包袱中最沉重的一部分,现在是时候放下它。我也希望能在2027年完成的建国先贤纪念园,看到介绍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先生的事迹。

这篇文章不但道出前南洋大学毕业生数十年来憋着的心声,也明确呼吁新领导人放下上一代政治领袖承载的历史包袱。

新加坡建国历史短暂,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并不多见,不过目前的南洋理工大学校园仍有许多前南大时代的建筑物,如行政楼(旧图书馆)、八角亭、永褀厅、医务所、学生楼、工字形学生宿舍等,虽然外观陈旧,但具有历史和时代的特色。除了一两座已划为保留建筑外,其他建筑听说可能会因校园未来发展而被拆除。

读完林任君先生的《未竟之业》(5月11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后,心情难以平复。

让我们放下历史包袱,将南大的百折不挠精神融入独特的新加坡精神。

陆路交通管理局在三年前,计划在南大校园内建造三个地铁站。我于2021年5月21日投函给《联合早报·交流站》,呼吁陆交局把其中一个命名为“陈六使站”,以纪念这位为南大争取500亩土地的创校先贤。我希望当局能考虑这建议。

因为这所私立大学曾在人才匮乏的时代,为新加坡和东南亚培养了许多人才,并为华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讲好南大故事之前,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重要议题——给予创办人陈六使先生一个公正的对待,恢复他因政见不同而被剥夺的公民权。

陈先生是热爱中华文化、厌恶殖民地政府的华社领袖,并不惜巨资兴办南大。我还记得时任总理李显龙在南大建校5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南大毕业生受到建校先辈的激励,毕业后勤奋工作,为国家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样一所优秀大学的创办人,理应得到纪念。

林先生和他的南大校友这些宝贵的意见,如果不在今天表达,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了。我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新加坡应该如何铭记陈六使对南洋大学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