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总是充满爱国情怀和对先辈辛勤付出的肯定。有别于先辈赤手空拳到新加坡打拼的经历,生长环境优渥的年轻人,要对这片土地产生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更为不易。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2015年的SG50国庆活动,相信带给绝大多数国人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这样的盛世景象很可能要40年后才能再现。

新加坡作为主要由移民共同建立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特性就是求同存异,在不抹灭各族群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时,共同为新加坡的和谐与发展努力。

不仅如此,年轻一代目前享受的正是先辈辛勤打拼的红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是新加坡人”这句话,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已经是非常管用的名片。

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本就息息相关,互相成就。不过,对于多元种族和文化的新加坡来说,这更加来之不易。

亚洲新闻台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几年前曾经进行一项有关国家和族群身份认同的调查,新加坡作为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多数国人都认为国家身份比族群身份更为重要。

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也于2015年逝世。国会大厦前蜿蜒曲折排队致哀的人龙,告别仪式当天冒雨送行的人潮,这一幕幕想必都带给年轻一代国人不少震撼,深刻体会到开国先驱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以Z世代(出生于199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初期)为例,每天在升旗礼唱国歌和念信约、爱国歌曲和国庆庆典,都是培养国家身份认同感的启蒙教育。小学五年级参与的国庆庆典,也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

多年以来,我国各族群之间互相交流,并实现文化上的融合。在欧美日韩软实力当道的大环境下,文化多元性已经成为新加坡独特的标签。

诚然,塑造国家身份认同感是一个有计划而又长远的过程。不过和先辈一样,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和相同经历,依然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

从小生活在地球村的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没兴趣,甚至更向往外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机遇。在帮助下一代国人塑造国家身份认同感时,从小灌输的价值观和成长岁月中的共同经历,或许是有关当局和家长的突破口。

新加坡能够走向世界大舞台,种族和谐与任人唯贤等价值观当然重要。不过,外国友人对新加坡人的印象,首先是我们务实和重逻辑的特性,自然也离不开怕输的精神。这些都逐渐成了我们的优势。

作者是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深造的新加坡学生

开国先驱白手起家的事迹和新加坡经济起飞的历史进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想必是老生常谈。除了并未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不易,在外国文化影响下,年轻人更加难以建立对国家的身份认同感。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冠病疫情给年轻一代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在危急时刻,我们只能靠互助渡过难关。除了深刻体会到小国求存的不易,相信许多国人也产生“共同体意识”,一同守护这片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