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生产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一书的作者克里斯·贝利(Chris Bailey),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探讨美国白领员工的生产力,对于互联网对人们工作的影响,在该书第七章有这样的描述:“……对你的大脑边缘系统来说,互联网基本上就是全球最大的一家糖果店。你每滑一下或点击一次,你的大脑边缘都在接收源源不绝的刺激”,并认为“互联网会引导我们去做影响力较低的工作”。

被称为EQ之父的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专注的力量》(Focus: The Hidden Driver of Excellence)第一章,对于在台湾、韩国以及一些其他亚洲社会所见的青年网络成瘾,有这样的描述:“玩电玩游戏、社群媒体、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健康危机,使年轻人陷于孤立。”

作者是私立学院兼职讲师

这些观点都尝试说明,通过高科技器材的教学方法,似乎忽略了教育上某些能力的培养,如观感能力、大脑思维与认知以及辨别能力。

通过高科技器材的教学法制造生动有趣的动画或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度地强调或渲染被动的方式让学生提起兴趣学习,似乎和学习的某些简单和朴实的方法和原理背道而驰。这使笔者想起了好多年前,李连杰所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的众僧学习的场景。

克里斯也谈及了人们包括他自己,如何老是要检查电邮的习惯,来说明干扰工作所需的专注,如何影响生产力。所以他规定自己一天里只能在某段时间检查电邮,工作效率因而提升了。

《联合早报》9月11日言论版刊载了邱克恩先生的文章《观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引用了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科技器材在课堂上的使用并不会加强学习效果”、台湾美感教育学者汉宝德认为“教育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观感功能,方可加强大脑思维与认知,方可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以及有“全世界的校长”之称的安德烈亚施来歇尔的说法“……面向新挑战的现今社会,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要清楚分辨虚实真伪,没有扎实的基础,我们的学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数码科技结合手机和电脑无线网络平台的高科技,给现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的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纵观以上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孩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面对互联网铺天盖地的诱惑,无法专注在当下应该做的事务,是令人担忧的。

食物来了,有时小豆豆仍然吵着要观看视频或玩电玩,长辈有些只好让小豆豆一边进食一边观看视频。这是现今新加坡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样的现象也折射了社会潜在的一些隐忧。

而且“美国8岁至18岁的电玩游戏玩家,有8%似乎符合精神病学对上瘾的诊断标准。当他们玩游戏时,他们的神经奖励体系(Incentive Systems)出现改变,与酗酒者和药物滥用者十分相似……成瘾的电玩游戏家白天睡觉,彻夜玩电玩游戏,很少停下来用餐或洗澡。当家人试图阻止时,他们甚至会暴力相向。”

一把切水果的刀,让我们得以容易地品尝一些美味的水果,但刀子一不小心会割到手,甚至成为捅死人的凶器。刀子本身并没错,因此,慎用高科技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避开高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是生活在现今高科技社会的我们,必须谨慎思考的问题。

这些并非危言耸听,它让我们得以窥视手机或电脑电玩等科技,在逐步腐蚀年轻心灵这令人担忧的一面。联想到近日媒体报道学校学生霸凌暴力事件;校长没收学生手机而遭到家长的投诉及起诉,以及此案法官的判决,这些事件难道和丹尼尔所说的“健康危机”丝毫无关吗?这值得有关学者及专业辅导机构深入研究,并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

我们经常在地铁车厢内、小贩中心或食阁,看到一些父母亲或爷爷奶奶,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播放视频让小豆豆观看或让他们玩电玩,以免他们吵闹。若是用餐,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有一人让小豆豆在餐桌上观看视频,另一人则去购买食物。

学武者初到寺院,师父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学武,而是在庭院里扫落叶尘土,上山打柴和下山挑水,为的是扫去心中的浮躁,锻炼学武者的体能和学习所需的基本功:耐力、毅力、专注力和该有的磨练,为日后学武扎下良好的根基。这并非是纯粹的学武宣传,而是一种成功学习任何事物所需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