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的新加坡华人社团,也是青黄不接,年轻人真正奉献的还不够多。如何吸纳新血,也是一难。由此,华社本身也应该更贴近年轻一代,做更多能吸引年轻人兴趣,以及新移民兴趣的活动,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后赢得他们的认同。
最近香港首富李嘉诚在89岁高龄宣布退休;而世界级的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也在不久前逝世。这两位华人著名人物的生平引起世人的注意。一个是在学术上卓越,在各方面创新,而被誉为国学第一大师;而李嘉诚却以白手起家,奋斗成为香港或海外华人的首富。我会在这篇文章,大略探讨他们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一些关联。
这两位先生都生长在广东省的潮州市。身为潮州人,他们两位很好地体现了潮州传统文化的几大特点:
必须指出的是,年轻人也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从饶教授和李嘉诚的成功经验和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两人的成就正是汇聚了华人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一大体现。新加坡年轻人应该向他们多多学习。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深思如何对优良的传统文化加以保留,并从多方面推动有新加坡特色的传统华人文化。推广华人文化也并非一定要以华语为媒介,使用其他语言如英语等来推动也并无不可。重要的是,我们要立即开始,从小开始、从幼儿阶段就开始。
从潮州人的传统文化来看华族,再来审视新加坡华族,我们会发现,现时的新加坡华族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虽为华族,但相对而言,华族文化的普及还有待提升。所谓华族文化,基本构成是儒家思想、家庭教育,和我们新加坡华人特有的风俗习惯,比如我们特有的文学、艺术、饮食等等。虽然现在新加坡非常重视传统华族文化如地方戏曲等,但在发扬的力度略显微薄。
一般人普遍认为潮州人思想保守,但事实正正相反,潮州人极富创新的精神。李嘉诚与饶教授都很好学,手不离卷,不耻下问。他们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新,敢于尝试与探索新领域、新方向。饶教授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而且喜好绘画、书法、音乐艺术,更是精通梵文,其学问之广博,体现了他对多方面和新领域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饶宗颐教授自小就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家教严谨,门风森严。尽管他没有上过中学,只接受私塾教育,但他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养成了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并且加以深研,透过自身的刻苦勤奋,谨慎治学,80年来述作不绝,终成为世界上广受认可的一代国学大师。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而新加坡的年轻一代,特别是50岁以下的华人,在教育制度的影响之下,在语言文字、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之下,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比较被动。我们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推广普及,甚至发扬光大,是值得思虑的一大挑战。
此外,潮汕一带的华人都秉持着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李嘉诚13岁时,因为日本入侵广州,与父亲流落香港,当过茶楼服务员、做过卖货推销员、当过柜员。尽管生活困顿,他仍不断提升自己,在17岁就当上业务经理,22岁时成功创业。尽管当上了老板,他依旧勤奋如往常,在某一次的访问中,他更是提及他一星期里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
新加坡是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中华族占人口比率的75%,华族又由福建、潮州、广东、海南、客家等多个方言社群组成。每个方言群也都具有本身的文化与传统,各具特色但也在许多价值观与文化思维上有着共通之处。今天谈及的杰出企业家和国学大师,是世界顶尖人物,都是潮籍人士,他们处处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潮州人对于中华文化极为重视,特别与唐代大文人韩愈韩文公有莫大的渊源。潮州市内就有多处地方与韩愈有关,比如韩江、韩山、韩堤等等。韩愈一生中曾两次被贬广东,其中第二次被贬到潮州当刺史。韩愈的不幸,在潮州民众看来却是一大幸事。虽然在潮州仅仅七个月,却整治了潮州的民政,影响深远,特别在潮州这一偏远中原之地大兴文风,鼓励百姓学习读书,对潮州市文化普及作出很大的贡献,更是为潮州市的浓厚文化底蕴奠下了基石。
而李嘉诚的成功,也与他勇于探索有着莫大的关联。如今业务遍及电讯、零售、基建、港口、能源等。正是这一品质,造就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非凡成就,可见无论是学术界或企业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