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讲华语运动”要成功,要针对那些会讲华语的阿公阿嫲,只要他们从家里开始,坚持和孙辈讲华语,这运动可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学习语言最好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年幼无知对任何语言没有偏见,也不知道哪种语言是难学或容易学。但从小被剥夺了学习语言的环境,在单一语言家庭长大,如何期望他们长大能掌握双语呢?

40年前展开的“讲华语运动”,是为了让华语取代方言成为家庭用语。40年过去了,讲方言的家庭几乎是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会讲方言成了珍品,能讲流利华语有一定华文水准也不增反减。这代人成家立业后,华语怎会是家庭语言呢?事实证明,今年小一新生调查就显示,有七成的家庭英语是主要的沟通语,反观20年前我们的华族家庭还有一半是用华语来沟通的。

建国立国一代都能说方言,大家都知道不是有人刻意去学,或有人要我们去学,而是我们的语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能力。

(作者是退休报人)

其实不止是在社会上,在家里,有更多的老华校生,为了将就孙子,也放弃华语。

会讲华语的人不讲华语,“讲华语运动”怎么会成功呢?

儿子出生后,遇上“讲华语运动”,照顾他的祖母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地用方言腔的华语来和他沟通。但在长辈家人的方言语境中,儿子耳濡目染地学会方言。他算是幸运的,我们家不担心他上小学会跟不上英语而放弃用华语沟通,让他的华文华语今天足够在中国立足,学校教导的英文英语也足以让他遨游世界,听懂能说广东福建话也让他更便利。

“讲华语运动”成功了吗?大家有目共睹。

就看过老华校生,在一些不须要用到英语英文的场合,放弃自己最熟悉的华语华文。

这几代华语人至少占了新加坡华族人口的三分一以上吧?他们的华语去了哪里?为什么华语成不了新加坡华族的主流语言?

社会大环境以英语为主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管中国有多强大,华语华文今后多有经济价值,在新加坡英语英文还是主流语文,所以会英文讲英语是不可或缺,但也不至于必须放弃华文华语。

是社会环境吗?是家庭关系吗?

面对华语在新加坡式微,让许多在80年代之前受华文教育的几代人摇头感叹。对许多祖父母级的建国立国一代,华文华语可能是他们唯一能掌握的语文,但对六七十年代出世的那两代人,英文英语即使不能很好地掌握,至少也有理解的程度,但在华校打下的基础,华文华语还是比较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