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就是疫苗,没有国籍、没有党性、没有朝野之分。这一点,从新加坡人的反应来看,倒是明理的,有没有收到礼品,都不在人们的关注焦点上。
6月11日《联合早报》中国版右上角的“早说”语录很有解闷作用,抄录如下:
本地医学界有关疫苗的争论不涉及政治,支持或反对疫苗的立场也非关亲西方或亲中国。争论归争论,人民健康最优先,通过全国性的接种疫苗计划达到群体免疫,加上追踪接触史和广泛而简易的检测,是抗疫三大必杀技。很多国家没能把任何一招学到精做到尽,皆因人民的态度消极和政府的执行力薄弱使然。
在“新新常态”下,得了冠病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联合领导抗疫工作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说,以后的做法将是不再追查每一个受感染的病例,处理轻微症状或是没有症状病例需要不同的程序,将来只专注医治重症者。
在全球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都等着疫苗救命的时候,港人若不珍惜,让疫苗平白作废,那真的是太“阴功”。
不少香港人把打疫苗跟支持政府画上等号,因此心不甘情不愿,截至5月31日,只有15%的港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预约接种的人数不多,有几十万剂的辉瑞疫苗躺在冷冻房里,9月过期之后必须丢弃。
东西方三种疫苗在新加坡互别苗头,它们在本地的实际效能、副作用和耐用期等等的临床数据,新加坡足以提供一个比较的例子,并以此作为今后长期疫苗策略的参考。
种种港式疫苗奖励就像港式烧鹅一样,有其特色,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鲜能做得到。
新加坡政府的疫苗政策是一种“超前规划”,源自新加坡人的怕输本色。
新加坡买疫苗不是买鸡蛋,更像是买猫山王榴梿。预先出钱跟榴梿园园主合资圈地种榴梿,收成后,榴梿分成,皆大欢喜。但这种投资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榴梿从种植到收成都有变数,还要看天的脸色,收到的榴梿味道好不好,是否物有所值,验货时才知道。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群体接种疫苗计划,承包工作的几个私人医疗集团只派发“安慰奖”。我两三个月前在马林百列图书馆的疫苗中心打第一剂时,获赠一大瓶搓手液和一盒医用口罩。如此好招待,喜出望外,拍下照片,广发好友,害得一些友人心理不平衡。有人问:为何我只拿到一瓶矿泉水?
无论如何,当务之急是加大投资,扩大圈地生产“猫山王”。最好有一些也种在自己国内。
苏贞昌这个“鸡腿论”成了洪秀柱口中的一块肉,咬得痛快。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流感随着冬季每年定时向地球报到,因此,注射防流感疫苗也分成两次,一次在10月,打“北半球的”,4月打“南半球的”。事实上,跟着季节打流感的人,只属最怕输的少数。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新加坡这一轮群体接种疫苗计划过后,将来是否也像防流感一样,每年都要重新打过?这个问题,连世界卫生组织都还没有答案。
注射科兴疫苗转为私人诊所提供的服务后,各私人医疗集团和诊所收到的电话询问热烈,除了对辉瑞和莫德纳疫苗过敏的3万多人之外,想打科兴疫苗的大有人在,已经冷藏几个月的20万剂科兴疫苗可能供不应求。
“‘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说:买个鸡腿,会造成台湾医疗体系瘫痪、经济大萧条、甚至数百人死亡吗?疫苗短缺的严重性,能用鸡腿来比拟吗?’
其实,鸡腿上市必须有个过程,台湾应该订的是鸡蛋,而且是在母鸡还未下蛋之前就订。
我国接种疫苗的人口必须长期维持在七八成的水平,才有条件把冠病当成季节性的流感看待。
最近港府推出“全城起动,快打疫苗”计划,同私人企业界合作推出各种疫苗奖励,商会以抽奖形式,送机票、酒店住宿,还有发展商捐出价值千万港元的豪宅单位作为“终极大奖”,公务员另有疫苗假期。让人羡慕不已。
网上围绕着疫苗的争论形形色色,假消息包装成真消息,真消息被怀疑是假消息;也有专业上的讨论,对采用“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的利弊之争,势所难免。尽管冠病病毒肆虐全球一年多,医学界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何况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中。任何疫苗都有其风险,因为没有任何疫苗面世后,有足够时间去评估它的效用持久性,以及任何长期潜伏的副作用。
新加坡政府的疫苗政策是一种“超前规划”,源自新加坡人的怕输本色。香港是另一种情况。
我们把这场冠病引发的“大流行”(pandemic)带来的一切生活变化,称为“新常态”,政府审时度势,预计它会逐渐转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人们的生活又将出现“新新常态”,意思是说,我们再也回不去冠病疫情暴发前的旧常态了。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天有4万人接种,接种第一剂的人口已达24%。
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称,订疫苗就像订冷冻鸡腿,买方订了,结果生产方没生产,配送方没有送。”
我国从6月14日起分两步放宽防疫措施,第一步是在第一周放开一些社交和聚会人数规定,但还不能堂食。政府对放宽限制,显得战战兢兢,病毒潜伏期一般为14天,在这两周内病例维持低位,才能说明“多数病毒”已经消灭。卫生部长王乙康用的是“多数病毒”这个字眼,似乎意味着要完全消灭埋伏在社区里的病毒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