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更多的中国人痛恨身边的不公,他们希望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这样说,如果在中国举行公民投票,欢迎南方新闻集团记者的人数,可能远远多于上海新闻集团的人数。

中国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开始于上个世纪。南方新闻集团大胆改革,在周末版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推出了时事政治报纸,《南方周末》曾经影响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随着南方新闻集团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一大批市场化报纸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问题非常复杂,一方面长期执政形成了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长期执政产生了值得注意的腐败问题。部门主义、保护主义、山头主义、裙带主义,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拦路虎,都会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不确定性。

在南方新闻集团的采访报道中,人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节,无不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通过对细节的描述,让读者很快进入特定的故事场景中,并且与记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国进入多元化社会之后,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现象。新闻媒体在中国意识形态变化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分析中国的新闻媒体,就好像打开一扇窗户,让人们看到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风景。

可是,进入本世纪之后,南方新闻集团似乎陷入了困境。这是因为网络时代每个消费者都有移动终端设备,他们可以借助于自己手中的设备,随时随地地拍摄所见所闻。南方新闻集团下大力气制作的独家采访报道,似乎无人喝彩。数字时代,每个消费者都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每个消费者都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和见证者,南方新闻集团过去那种小中见大,以细节表达观点的报道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所取代。南方新闻集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生活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时时刻刻处处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但上海新闻集团的记者朋友似乎忘记了,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人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要想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知道还要付出多少艰辛。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一位未成年的跳水运动员获得冠军,可是,她的梦想却是如此的卑微。在她的家乡,人们仍然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碌。

南方新闻集团的记者往往能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观察中国社会特殊角落中发生的一切。尽管记者往往都是“放大镜”,却能管中窥豹,在特殊的故事情节中,感受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并且通过报道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扎根基层,关注民生,以小见大的报道方式,受到读者的青睐,使南方新闻集团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盈利能力的报业集团。

笔者这种简单分类方法,实际上就是想说明,中国社会新闻环境已经出现了严重分化。无论是上海新闻集团还是南方新闻集团,殊途同归,他们在网络时代都找到了自己的增长点。

这种无以伦比的报道方式,虽然在新闻发达的国家已经用上百年,但在中国只有南方新闻集团的记者将其发扬光大。事实上,中国许多优秀新闻记者已经学会使用细节的描述,讲好中国的故事,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入手,观察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南方新闻集团记者做到了极致。

但是,南方新闻集团毕竟拥有最优秀的其他群体,他们很善于捕捉新闻社会的热点,在设置重大议题方面表现出无可匹敌的能力。南方新闻集团的记者善于通过网络发现新闻热点,然后通过系统性策划将新闻热点变成新闻事件,通过新闻事件来表达南方新闻集团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新闻产业链。

中国社会的发展,表现在新闻媒体领域,形成了两个非常有特色的新闻集团。一个是南方新闻集团,一个是上海新闻集团。这两个新闻集团引领着新闻舆论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新闻舆论管理的政策,成为中国新闻市场的两个重要航空母舰。

美国动辄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要求中国购买美国的大宗商品,诬蔑中国损害美国的利益。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感到愤慨。当他们看到上海新闻集团记者和评论员批评美国时,很容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南方新闻集团的记者学会了西方新闻媒体的批判精神,可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却经常不自觉地陷入迷茫状态。坦率地说,中国社会问题依然严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征程上步履维艰。中国需要舆论监督,需要批评者,但是,如果没有看到中国的进步,动辄以西方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甚至以虚幻的西方价值观来衡量中国发生的一切,难免会贻笑大方。

作者是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无论是南方还是上海新闻集团,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都找到了自己的增长点。但是如果分析究竟哪个集团的记者影响力更大,却没有答案,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

须要再次重申,这里所说南方新闻集团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南方新闻集团,而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优秀记者群体的尊称。上海新闻集团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上海新闻集团,而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秀记者群体的尊称。

和南方新闻集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新闻集团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记者和评论员,他们的职责不是批评中国,而是批评美国。

这些报纸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关注民生,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往往都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新闻报道角度,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新闻记者。到目前为止,活跃在中国新闻媒体平台上的新闻记者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南方新闻集团。他们抓住了新闻报道的根本,习惯于通过细节和故事描述,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

不过,长期的意识形态化经营,使得南方新闻集团一些记者朋友似乎陷入周期性的困惑之中。南方新闻集团的许多资深记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每当出现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于把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物,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为坐标来看待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往往非常奏效。可是,随着中国的开放,这样的表达方式越来越遭到人们的强烈质疑。读者发现,在许多问题上,东西方并没有明显的差距。更主要的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问题并没有减少。西方国家所精心营造的制度优越论,在一个又一个残酷事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分析这两个新闻媒体集团的区别,可以用比喻来概括,南方新闻媒体集团就好像是放大镜,习惯于见微知著,让人们看到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细小问题;而上海新闻集团则好像是一个望远镜,让人们看到大洋彼岸的世界,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

笔者有幸和上海新闻集团许多记者成为好朋友,他们受过良好新闻传播教育,游历过许多国家,见多识广,在许多问题上看法公允。但也有一些该集团的记者和评论员,似乎形成了特殊的思维定势,在几乎所有中国问题上,都唱赞歌。

中美关系的紧张,使得中国社会舆论分化现象更加严重。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由于信息来源有限,特别痛恨美国,因此,上海新闻集团进行中美比较,可以在中低收入阶层民众中赢得广泛赞誉。这是上海新闻集团一些记者和评论员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南方还是上海新闻集团,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都找到了自己的增长点。但是如果分析究竟哪个集团的记者影响力更大,却没有答案,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

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笔者之所以使用概括性的表达方式,完全是为了进行类型化分析。上海新闻集团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上海新闻集团或者上海报业集团,而南方新闻集团也不仅仅是指南方新闻集团或者南方报业集团。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如果不断地批评美国,而没有看到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得到中国绝大多数民众的高度认可。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南方新闻集团记者如何说服中国读者,选择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而上海新闻集团如何说服中国读者,坚定选择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也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找到答案。

这种借助于网络实现华丽转身的应变策略,使得南方新闻集团凤凰涅槃。南方新闻集团记者活跃在大江南北,生存在各个社交论坛,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引领新闻舆论发展的潮流,他们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在网络时代掀起一个又一个新闻舆论的高潮。

可以这样说,南方新闻集团的记者仍然是中国最优秀的记者,只不过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他们须要重新思考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对于那些每天为自己的生计奔波的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来说,当然愿意看到身边发生的事情,南方新闻集团记者的采访报道,很容易触及他们的敏感点。南方新闻集团在网络社会同样找到了自己的读者,也找到了自己的同盟军。那些在生活压力下喘着粗气,因为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而产生不满的群体,很容易在南方新闻集团的采访报道中找到出气口。他们自然而然地和南方新闻集团的记者拉近距离。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法研究的中国学者,经常被问到中国社会舆论环境如何。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充满陷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