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副作用的启示

但枪械无疑是双刃剑,具体要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一旦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手持枪械,尤其是那种可以连发速射的突击型武器,枪杆子里就会出悲剧了。美国宪法和传统的初衷,是民众拥枪以捍卫尊严和自由。但枪一旦落到坏人及罪犯之手,就可以用来剥夺无辜者的生命和自由。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道德和安全悖论。

笔者以为,美国在“控枪困局”上的突围之道,还是要靠综合治理,社会协作,有效措施。枪支泛滥必然增加流入非法分子之手的概率,于是对枪支流动、销售及非法走私等必须强化管理监控。购枪不能轻而易举,在这方面加强检查控制程序,方能更好地保护自由权益。在学校工厂等大规模群体场合,安全准入监管必须升级强化。在综合有力得当的举措下,降低恶性枪案的发生和损害率,应该是可以企及的。

近年来也有典型案例,包括联邦调查局为了反恐和破案,要求大型科技企业如苹果公司,协助破解嫌犯所用手机的登录密码,但科技公司基于保护客户信息隐私的承诺,也时有拒绝与政府部门合作,这都曾引发相当的社会争议和法律诉讼。

最近,美国科企大鳄马斯克针对枪械管控问题做了公开表态。因为马斯克并非政治人物,无须太顾忌所谓“政治正确”与否,于是他的表态还是比较切中客观现实,也有助于外界管窥美国控枪困局的个中玄机。

但美国加强反恐,也伴随着在自由和民权方面的收紧及代价。举一个简单例子,在九一一恐袭发生前,首都华盛顿的许多政府重地,如国防部五角大楼,都有部分区域开放供民众免费参观游览,但这样的轻松开放,现已化为往日的美好记忆。2013年,美国曾发生一个国家安全局雇员斯诺登叛逃事件,原因就是斯诺登认为美国政府以反恐的名义,取得司法授权对民众个人信息加以监控,包括对可疑分子的深度重点监控,这侵犯了民权和自由。

在理念原则方面,马斯克表示拥护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即允许民众合法持枪自卫。他说:“我坚信民众的拥枪权利是对政府可能的强权暴政的一个有力制衡。从历史角度看,当权者不允许公众拥枪,他们就可以滥用公权力压制民众。”但与此同时,马斯克主张对采购枪支,尤其是连发速射突击型武器,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譬如对每一名购枪者进行更详尽的背景验证调查,对突击步枪和弹药销售应大部予以禁止,除非是在特殊环境得到特殊批准的前提下。

世界上不只美国一个国家的民众可以合法拥枪持枪,但对枪械痴迷到了“文化热”的程度,恐怕仅有美国一花独秀。全美设有步枪协会,各地每年都会举行多场枪展,枪店处处可见,靶场普及,好莱坞大片里的帅哥靓妹也经常威猛枪战,喋血交火。

表面看来,恐怖分子在自由的美国本可以无孔不入,伺机作乱,但实际结果呢?自美国采取一系列迅速有力的反恐举措以后,譬如成立“国土安全部”,加强边境和入境管控管理,加强国际跨境反恐合作,对恐怖组织和骨干分子追踪监控,在金融上监督和卡断恐怖组织的金流,造成釜底抽薪的效果,在地缘上直接打击恐怖组织的基地如阿富汗等国,反恐收到了显著成效:针对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的数量大幅下降,成规模的恐袭几乎没有再重复发生。

有人会问,美国号称最重视也拥有高效管理能力、技术和体系,怎么在国内枪支管控问题上却长期原地徘徊,作为不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参考另外一类案例,即美国自2001年“九一一恐袭”事件后开始的“反恐”行动。

美国近期连续发生群体枪击凶案,先是有一白人青年,在纽约州水牛城一家商场,持枪针对黑人社群发动种族仇恨袭击,造成重大伤亡。而后又有一名年长的台湾裔男子,以反对台独为名,从内华达州一路驾车到加州去,对当地台湾长老教会实施枪击,也当场造成伤亡惨剧。更有甚者,德克萨斯州西南部一个人口仅1万5000人的小城,近日忽然发生重大校园枪击惨案,导致21名小学生和教师殒命。罪犯是一名拉美裔辍学无业青年。

即便管控,也有“控枪”还是“管人”的争议,而且长期无解。有关控枪的主张,道理是枪支泛滥,导致枪案频发。但控枪措施如果偏向严苛,譬如限购,就会与民权自由的理念冲突抵触,难以贯彻执行;而管人的主张,是要求调查购枪者的犯罪前科和精神健康记录,以防患于未然。问题是有的作案者,譬如本次在得州小学行凶的青年,虽属于无良恶少,却没有正式犯罪和医疗异常记录,所以也很难进入警方的追踪查处视野。结果,控枪和管人的难度在美国都很大。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在控枪问题上,美国政治很容易让外人感到莫衷一是。自由派主张政府严格管控枪支的销售和使用,而保守派却声称拥枪自卫,是美国人的主要权利和传统之一,政府不宜多加干涉。这就是美国关于枪械管理管控的主要争议和困局所在。

不少亚裔移民支持拥枪

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自2020年初冠病疫情暴发以来,暴力枪击案发生率也大幅增加,似乎是与整个社会气氛偏于焦虑和郁闷有关。从以上三个枪击大案来看,前两起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仇恨和政治动机,第三起则属于反社会人格的畸形爆发。但三个案件的后果都近乎相同:穷凶极恶,滥伤无辜。

由此,所谓“控枪”问题,在其他国家和文化里可能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政策,一刀切严令禁止或严格管控就行了,但在美国却是一个牵涉广泛,错综复杂的难题和困局,想要一碗水端平,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在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里,一个经典认知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而美国主流文化的认知,则是“枪杆子里出民权”。从西部牛仔到东部民兵,从来都把拥枪认为是生活和生命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若从积极角度看,美国人常说的正当防卫,守护家园,尚武骁勇,主持正义,都离不开紧握手中枪。不少亚裔移民也成了此种理念的积极拥护和实践者。1992年加州洛杉矶爆发种族纷争骚乱,韩国裔社区里不少人持枪上阵,勇抗暴徒,保卫自己的商铺和财产,一时间在美国声名大噪。近年来也时有传出中国城里有华裔人士成功持枪自卫,挫败抢劫的新闻。

但总的来说,美国公众认为反恐主要是为应对外来威胁,于是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也就是说美国近20年的反恐成效得益于大刀阔斧。但“控枪”目标主要是对内,深入广泛涉及美国的文化和传统、政治与自由理念,于是常常遭遇来自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掣肘与抗拒,举步维艰,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