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出、运输与分配已受战争波及,各国出自国家安全的考虑又会人为禁止出口。这种粮食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危机,推高各国核心通胀率,中断了粮食供应链的良性运作,在全世界造成更大的恐慌与饥荒。

就微观层面,食品问题终究是经济问题。不断推动本地经济的产业升级与员工薪金增长,就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由于低收入家庭经济上的脆弱性,在食品价格高涨的同时,也应优先注意这一阶层的福利。至于个人,在逆全球化时代渐渐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将进口食品的便利与安全当作理所当然。面对食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节约粮食就不仅是个人美德,也是民众群体韧性的体现。

这场战争虽远在万里之外,震波所及,新加坡也难幸免。由于俄乌两国都是粮食、石油等原材料出口大国,无疑使得去年开始的物价上涨更加雪上加霜,这种连锁反应已让每个新加坡人都感受到负面冲击。

李显龙总理此前提到,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在建立库存,并推动粮食进口的多元化,这都是保持食品安全韧性的重要举措。就食品本地化而言,目前新加坡约九成的食物靠进口,而政府推动“30·30愿景”,到2030年要实现三成的营养需求必须自给自足。然而,传统农业、畜牧业属于夕阳行业,利润低、工作辛苦,对本地年轻人并无多少吸引力。因此,通过政策扶持这些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战略性产业,就有一定的必要。

以资源计,上天待俄乌两国皆不薄。肥沃的黑土使它们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产区,仅就主粮中的小麦和大麦,就占世界出口量的约三成。西亚与北非国家对其依存度高,受到的影响更直接。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宗教研究者)

俄侵乌战争之前,我对乌克兰的最深印象是其价廉物美的白皮鸡蛋。因其蛋黄颜色特别鲜艳,在做蛋炒饭时就更显优势。战争开始后,似乎市面上再没见过,虽然具体原因不明。

就同等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而言,粮食与基础能源自给率高的国家,抵抗动荡国际局势的韧性就比较高。此次欧洲国家对待俄国入侵态度的微妙差距,其实也反映了各国对俄国能源依存度的大小。在地缘政治角逐之中,对能源与食品等重大安全问题不能及早实现多元化,是非常不明智的决策。如果做到基础原材料的自我依存、储备与来源多样性,不说可以高枕无忧,至少在意外来临时,可以多一点缓冲空间。

回看本地,我在家经常买菜,明显感觉到最近半年除了鸡肉价格飙涨,无论是各种肉类、鱼虾乃至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在小贩中心、饭店用餐时,菜单价格上涨也极为明显。此外,传统食品进口国的禁令也越来越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与此同时,世界即使再怎么缺粮,有钱的国家与人群也不受影响,所以粮食安全问题最终还是经济安全问题。饥荒说到底还是与资源分配有关,也就是说,其实还是“穷”字在杀人。因此,在战争导致粮食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下,真正可怕的问题不是缺粮,而是缺钱。故而不仅是西亚与北非这些传统俄乌粮食进口国中的穷国,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即使远在炮火之外,也须要直面大规模饥饿的威胁,他们可算是战争的意外受害者。这世界上“穷”字最可怕,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民众皆如此。因此,新加坡的粮食安全问题,背后更大的还是经济发展问题。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