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亚细安领航者”(The Young SEAkers)中国课程组组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理学院学生)

若距离东南亚更近的台海真的爆发冲突,对已面临诸多内部挑战的亚细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相信许多民众都不乐见邻近区域的情势进一步恶化,许多青年也不希望自己的未来陷入黑暗。

一些青年或许会对台海局势之类的区域问题抱持事不关己的态度,甚至觉得认识区域是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令人担忧的。要如何改变他们的心态,有赖东南亚各国政府与民间团体共同合作。维文医生曾经指出:“外交政策从国内开始”(Foreign policy begins at home)。如果东南亚各国青年都对区域局势抱持事不关己的态度,我国乃至亚细安的外交政策都将站不住脚。

若东南亚和平与繁荣时期真的因台海局势不稳导致中美关系破裂而结束,区域发展必将受到巨大影响,青年也将丧失一些良机,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对前景不免感到忧心甚至彷徨。今年2月以来,远在欧洲发生的俄乌战争已波及东南亚,对供应链造成不小的冲击,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也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生活。若距离东南亚更近的台海真的爆发冲突,对已面临诸多内部挑战的亚细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相信许多民众都不乐见邻近区域的情势进一步恶化,许多青年也不希望自己的未来陷入黑暗。

首先,青年必须了解自1949年台湾海峡两岸分治以来,台海问题就成了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课题之一,台湾问题也是中国最核心的利益之一。近年来,随着中美博弈日益加深,台海也成为能够直接影响包括东南亚在内的邻近区域的问题之一。中美在台海问题上若不谨慎处理,则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期的台海局势升温正值第55届亚细安外交部长会议和系列会议期间,亚细安各国外长也迅速地对此发表共同声明,呼吁让局势降温。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在结束会议后接受我国媒体访问时,以两次“危险”来形容当前的台海紧张形势。他特别指出,若中美关系破裂,“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时期可能结束”。显然亚细安各国并不希望台海局势导致中美关系破裂,伤及区域和平、繁荣与稳定,导致亚细安必须选边站,这也与亚细安目前的发展走向有关。

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紧张的新闻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联合早报》社论与许多评论文章也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台海局势的走向。不过,台海局势对东南亚的青年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庞大青年人口带动亚细安增长

总之,近期的台海局势再次敲响了维护区域和平稳定的警钟。台海局势牵动中美关系与区域事态发展,若区域不稳定,将严重影响青年的未来。在中美博弈笼罩之下,也再次凸显东南亚青年认识亚细安和区域情势发展的重要性。“青年强则区域强”,青年是亚细安未来的主人翁,唯有青年更积极地认识区域乃至世界的局势发展,团结一致,才能更积极维护我们一直以来所享有的和平、繁荣与稳定。

东南亚各国也有许多主打“区域青年交流”的组织和团体。它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促进区域各国青年更深入地认识彼此,增进互信。青年可自愿参加由这些组织所举办的活动,也可在这些组织中担任领导职位。这么做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软技能,也可为区域青年交流开创新的空间,从中为“亚细安一体化”作出贡献。与此同时,亚细安是大国博弈下的“缓冲区”。青年或许可对亚细安针对区域局势所发布的决定,在适当时候通过适当的管道,表示支持或提供改善意见,从而帮助亚细安更有效地向各个大国提出东南亚的立场,推动亚细安的团结。

对此,在台海局势演变及大国博弈加剧的大环境下,亚细安必须更加团结面对挑战。区域青年有责任、有能力和机会为区域的团结、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青年可学习如何以“亚细安核心”的“战略中立”态度,从立足东南亚的观点出发,以批判性的角度,从多个管道接触各项信息,更准确地掌握包括台海局势在内的各个区域热点,加深对邻国民众与事物的认知与了解,从中减少误解或先入为主的偏见。这需要亚细安各国政府从中协助推动各项教育工作。

当前,东南亚正值青年人口总数将达到顶峰的历史时刻。亚细安在2021年发表的第一份“青年发展数据”(First ASEAN Youth Development Index)显示,区域内15岁至34岁的青年人口已达2.1亿,这个数字预计将在2038年达到2.2亿的顶峰。青年是区域的未来,而庞大的青年人口将带动亚细安的经济增长,提升区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许多青年在维文医生所提到的东南亚和平与繁荣时期生长、就学就业,享受了区域和平稳定所带来的各种红利。与此同时,亚细安也积极地与包括中美在内的国际伙伴进行合作,为区域青年带来了许多机会。此时,随着区域各国重开边界,一些青年也希望把握区域发展趋势,到周边国家寻找发展机会。亚细安也有望于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和一些政府部门正加强学生和公务员对亚细安、中国和印度的认知与了解。随着疫情趋缓,一些学校也已开始举办各项活动,提供学生与区域同伴互相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现象。

青年可为“亚细安一体化”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