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中国之外,唯一明令要求当地华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学习汉语的国家,但因为新加坡的传统华校都转制成为政府学校,汉语由教学媒介语变成了单科教学语言,有些年轻华人学习华语的目的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对学习华文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这是新加坡官方和民间都公认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实用价值逐渐提高,势必将有更多华人甚至异族人士开始学习汉语。
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亚细安各国华文教育规模化发展,多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在“发展—繁荣—挫折—复苏”这一过程中,亚细安的华文教学也从最初单一的华文教育形式,发展转变为华文教育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两种并存的教学形式。“汉语学习”也逐步从“华裔子女专属型”,转向不同种族、不同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多元型学习行为。亚细安地区凭借悠久的华文教育历史、庞大的华人社群,及与日俱增的外族汉语学习者群体,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汉语区。
进入新世纪,中国将汉语人才培养策略,由“请进来”转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再进而转为“依托本土力量”,亚细安各国本土化传播力量迅速壮大,区域化发展势头猛增。大多数亚细安国家进一步开放了对汉语学习的限制,各国的华文教学逐渐融入主流教育,在国家主流思想的领导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趋势。学习人数迅速增长、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传播平台丰富多样,本土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业已形成。
应主动或借助当地相关民间组织,成立一些学会或协调机构,为亚细安区域和各国的汉语传播提供学术支持,推动汉语传播各股力量的合作发展。此外,回应中国—亚细安区域发展对“中文+”人才的需求,我们要转变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中文+职业技能”融合,为亚细安企事业培养出“会中文、懂中国、有技术”的区域化人才。
除新加坡外,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也是汉语传播发展较好的国家。政府重视程度高、传播平台丰富多样、师资队伍较为充实。总的来说,汉语在亚细安各国的传播是不平衡的,这受制于多种因素,如政治体制、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官方语言、教育体制等等。我们认为亚细安各国之间,汉语教学本土化发展的趋势,平衡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
刘振平 张寒冰
作者刘振平是新加坡教育部
从宏观层面来说,应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中国—亚细安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彰显汉语经济价值;多渠道、多层次、有温度地向世界传达中国与世界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善意诚意,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这是认识中国进而接受中国和中国的语言,以便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与中国共谋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学华文教材顾问
张寒冰是中国南宁师范大学
增进中国—亚细安友好互信,提升汉语经济价值,多方联动完善传播体系,总结汉语传播在亚细安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与受传国政治不冲突,是汉语得以传播的根本保障;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则是拉动汉语学习需求增长的根本因素,科技发展是推动传播平台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华人历来都是亚细安汉语传播的中坚力量。
在亚细安10国中,汉语传播平台各有差异,但也形成一定的类型。第一类,以政府学校为主要平台的国家,有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第二类,以华校为主、政府学校积极参与汉语教学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老挝。第三类,中文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有柬埔寨、缅甸和文莱。
新加坡的汉语传播,从纵向历史层面来看,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并在独立建国后得到政策上的保证;从横向现实层面来看,新加坡汉语学习群体大、政府投入强、传播平台好,大力保障了汉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与亚细安各国山水相依、文化相通,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也随着中国与亚细安各国的密切往来而得以广泛传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汉语在亚细安的传播呈现出一个崭新局面。
在微观方面,应加强汉语传播在亚细安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务院侨办、中国高校、亚细安各国政府、亚细安汉语教学机构“五方联动”,建立面向亚细安汉语学习者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相互支持开展亚细安本土汉语师资培养,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究改进汉语教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