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总觉得他们缠人;20多年后当他们长大成人,蓦然发觉,他们已经开展了自己的天空。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孩子不是早出晚归,就是终日窝在房里工作和娱乐,如今更是频频出游,让50开外的父母提早经历空巢期。回想起来,不禁怀念疫情阻断措施实行期间,一家人一起备餐、合力完成拼图等活动的居家时光。挂在墙上的四幅拼图,已经成为那一段日子的温馨记忆。
在有关亲子关系的文献中,与诸如新手妈妈该如何照顾新生儿、幼儿的教养、与青少年的沟通等热门课题对比,不难觉察到父母与成年孩子相处的亲子课题,相对被忽视了。研究这个课题的Ruth Nemzoff博士倡导,应当重视父母与成年孩子的相处。
她也发现,有些成年孩子和父母,由于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对方相处,而选择保持沉默。她一再强调,虽然放手,让彼此独自生活,是处理亲子关系的一个建议,但放手不是解决办法,那终究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亲子关系间的疏离感。
我们起初迟疑了一阵,因为已经去过河内数回,不过最后还是答应同行。重游河内和下龙湾,最珍惜的是拥有孩子轻松相伴的欢愉。
第二个案,是位远嫁他乡的朋友,她对10年来都没有机会回家和母亲共享团圆饭而萌生歉意。但是去年她有机会回来,却是只有两个人的团圆饭,因为她的弟弟与家人和往常一样,从不和母亲一起用餐。然而,母亲依旧期盼唯一的儿子能够在每年初一下午给她拜年,并送上红包。
无论是聚餐,家庭旅行或出席互动活动,父母与成年孩子仍须要有亲子时光,让彼此相伴,学习相互包容,因为毕竟都是一家人。
原本以为我们一家人一起出游,会是去年底那趟西澳旅行而已;不料儿子突然邀我们12月初共游河内,因为他已买了机票,朋友却临阵退缩而落了单。
与诸如新手妈妈该如何照顾新生儿、幼儿的教养、与青少年的沟通等热门课题对比,不难觉察到父母与成年孩子相处的亲子课题,相对被忽视了。
以上两个例子,带出亲子关系的疏离和纠结,令人唏嘘。近年来,喜见有年轻人主动发起促进代际交流的活动,这个称为GenLab的新组织,鼓励成年孩子和大专学生邀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一同出席活动,以轻松的方式互动交流。
她指出,在美国,有些人认为孩子一旦离开家,就表示父母已放下养育子女的责任。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养育子女是永久的责任。
后疫情边境开放后,我们一家人也逐步恢复各自的旅游。其中小儿子最夸张,去年大学的新学期才开始,就一口气把年底假期的出国行程排到开学前夕。
在本地,与家人共聚用餐、一起出国旅行是常见的亲子活动。我们家也约定成俗,每个周末都会一起外出用餐,年中年末则保持举家出游的习惯。
国人热爱旅行,一项在去年10月发布的旅游调查显示,有81%受访者打算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出国旅行,而日本、马来西亚、泰国是最热门的三大旅游地点。不少调查新加坡人旅游趋势的报告也显示,国人看重家庭旅行,借这活动增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旅游业者较趋向把“家庭旅行”的宣传重心聚焦在有年幼孩子的年轻家庭,但事实上,有成年孩子的家庭,其实更须要被提醒,以便从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腾出时间相伴出游,在休闲度假之际促进亲子间的互动。
最近观察到本地两个例子。第一个案,有位年轻朋友发觉父母亲在他和姐姐开始工作并搬离家后,就不再主动邀请孩子一起用餐。一开始,姐弟俩曾经轮流邀请父母,但几回过后,渐渐地因为工作忙碌,就甚少安排见面了。朋友至今仍不清楚父母亲为什么不再主动邀约,但依稀记得当时刚退休的父亲说过要放手、要过自己的生活。
她对如此重要的亲子关系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感到很震惊。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研究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