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速变化的最危险之处,在于人们长期忽略各种隐患并懈怠以对,导致问题爆发时,冲击来得太快、太急,措手不及。要发挥人类文明的韧性,使冲击来临时能够减低影响,成败取决于普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孩子们的世界观是人类未来应对危机的最大本钱。

去年底在双威大学举办的青年创新论坛,笔者为超过100名从印尼远道而来的青少年讲了一堂课。不少出席者来自爪哇以外的岛屿,包括加里曼丹岛、努沙登加拉、西巴布亚等。在讲座中,笔者解释了土地利用、农业和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说明它们如何相互影响,不能简单地分开处理。

我们甚至可以推动学生更深入参与实际工作,比如参与建设零排放和零废料校园的努力,从中学习以科学的方式管理资源,并针对他们的贡献给予适当的认可。这些知识和经验会在孩子们将来面对气候变化和各种危机时发挥作用,使人类社会作为整体能更快速地应对和从灾难中恢复。

世界已经变得不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变化的速度。小时候写作常用的“日新月异”已经变成常态。由于科技进步,人类得到足够食物,变得更健康,全球人口也跟着激增。由于人口激增,更多人才涌现,又使得科技进步得更快。

其中一种或许相当有效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和实地考察。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活动,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真实世界的变化,观察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并以科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些变化和联系。这些活动都可以由课外人士组织,包括大学生、专业人士和公民组织等等。这些知识不局限于技术,也包括人文、经济和地方研究,使孩子们对问题的复杂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是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马来西亚双威大学研究员)

笔者认为在成年之前的各年龄层接受的教育非常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各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但学校对孩子们思想的塑造依然占据极特殊的地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加强气候教育的呼声近年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也纷纷推出支持气候和环境危机的各种课程,有些巧妙地把这些元素融合到原有的教育系统,有些则尝试开发独立的科目和教材。

然而各种迹象表明,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地球资源有限,至少就目前的科技而言,我们尚未找到有效方法减缓对资源的消耗。资源消耗量和消耗率的快速增加,造成地球面临巨大压力,也改变了整个自然界的格局,影响原来的气候、海平面、水资源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等。科学家为这个大加速时代取了一个名字,称为“人类纪”。

讲座结束后,笔者马上看到10多只高举的手和激动的目光。年轻人不仅非常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而且非常热衷于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方案,以解决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些最紧迫的问题。他们提出的话题包括贫困、旅游、教育、民主、资本主义等等。讨论非常具有启发性,令笔者十分惊喜。

归根究底,世界快速变化的最危险之处,在于人们长期忽略各种隐患并懈怠以对,导致问题爆发时,冲击来得太快、太急,措手不及。要发挥人类文明的韧性,使冲击来临时能够减低影响,笔者认为,成败取决于普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孩子们的世界观是人类未来应对危机的最大本钱。在人口庞大的未来世界,我们须要培养出具备大局观、有共同价值观、有社会凝聚力的下一代,而不是单单少数觉醒的精英。

可持续的未来取决于普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未来面对的挑战环环相扣,各地人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在孩提时期接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体验,将有助于我们的孩子建立更广阔的眼界和格局。而这必须在全世界的孩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下一代中普及开来。唯有如此,未来的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方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做出合理的决策,以迎接各种挑战。

许多人寄望于科技,认为和过往人类面对的危机一样,总有一些聪明的人能够想出一些办法,研发出各种神奇的技术,拯救世界。这确实并非不可能,但刚刚缓解的冠病大流行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和认知不一致,会导致反应和决定不一致,使大家最终付出巨大的代价。

发展中国家将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未来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来自这些国家。然而,基于有限的资源,可以想象许多国家尚未准备好。就马来西亚而言,笔者作为父母,也许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任务已经非常繁重的学校教师。我们或许可以给予教师额外的支持,尽可能在校园里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预见,人类社会未来的改革决心取决于青少年对潜伏的危机了解到什么程度。如若任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这种反科学之流大肆宣扬“另类事实”,失去对科学的信任,可以想象下一代将继续面对社会分裂而没有凝聚力的混乱局面。

变化来得如此之快,我们的下一代极可能面对和现在相比非常不一样的世界。天气反复无常可能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如水灾林火、瘟疫虫害、土地退化。资源严重稀缺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深化,如粮食紧张、能源危机、贫富分化。大规模的人为祸乱爆发时,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