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快餐店不远的地方,商场的连锁全科诊所也排着队,提醒着我们最近病例继续走高。等着公布每日病例的日子已经远去,但病毒并没有远离,依然在变种和适应着人类。截至4月15日的每周病例还是有2万6000多人,而且每周还有200多人住院。
我想多数的人不会反对,新加坡今天的繁荣是建立在民众一心的基础上,只是可能在纷乱的世界中疲于奔命,或许更会关注自己、爱护自己,忘记了人的社会性。这一点,希望不必通过下一场疫情来提醒我们。
表面上看,排队是新加坡人的典型怕输现象,从以前漏夜排吉蒂猫到新款手机,排队已经见惯不怪。商家做营销,消费者甘愿上钩,商业社会你情我愿没有对错。但那天看到这么多人都处之泰然地在并不宽敞的商场走道里耐心排队,一派祥和之中,心里却有一股说不上来的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疫情看似已经过去,生活看似已回正轨,但真的是这样吗?且不论李显龙总理再三强调的、我们正面对数个外部“风暴”,必须在纷乱危险的国际局势中继续保持进取精神;单就疫情本身来看,我们这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是真的发挥向前看的精神,还是其实疫情带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上个星期天要到家附近的邻里商场吃午餐,看到某炸鸡快餐店外排了长长的人龙,走进一看,原以为大家排队是为了炸鸡套餐……哦不是,是炸鸡套餐附送的小鸡形状斜挎包。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腺病毒(adenovirus)、红眼症和手足口症,现在都处于高发期,不时看到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传在竹脚妇幼医院挂急诊的照片,显示等候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而且有的孩子发烧高达40度,似乎比冠病还要严重。就算没有冠病,还有其它很多传染病在我们身边,出入人多的地方不是要更注意吗?
要说社会完全忘却了冠病的教训,也不尽然。戴口罩的还是大有人在,尽管最近天气太热,戴着口罩的确有些难受,甚至让人恍惚间有些想不起来之前戴了三年口罩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出外用餐,也还是看到有人用消毒液擦手,一些商店还是保留了酒精消毒液。
一些制度上的改变其实也保留了下来,比如学校现在经常会把辅助教材上载到学生学习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SLS),让学生在家里通过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方式学习。学校也定期安排一天让学生居家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科技,也是为了一旦再遇到传染病疫情或其他危机,学生在家也不会中断学习。
除了居家学习,居家办公也成了一些机构要保留的安排,灵活工作安排甚至会成为正式的一套劳资政指导原则。更多机构和团体也更加注意数码转型、提供远程服务,比如银行和医疗业。这些都是社会所乐见的。
有人戏称这要比当初买10多元炸鸡来换取挎包的成本低许多。现在看来,不戴口罩、又没有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人挤人,就为了换一个网上可轻易买到的挎包,只能说赢了商家,排了个寂寞。
就算没有冠病,还有其它很多传染病在我们身边,出入人多的地方不是要更注意吗?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主任)
试了几次后,我发现SLS上面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有老师专门录制的教学视频,还有政府机构如建屋发展局教导邻里和睦,以及陆路交通管理局教导注意公路安全的视频。一些私人的教育机构也通过学校为学生开通网络账户,让学生可以观看华语的课外读物视频。
时下的时髦词是更新社会契约。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星期一(4月17日)在国会上就政府施政方针谈到改变对技能的态度、成功的定义、社会援助的方式、关怀年长者的方式,以及让新加坡人少关注一点“我自己”(I and me),多关注一点“我们大家”(us and we)。
人龙的阵仗大到把快餐店里外包了几圈,好像炸鸡不要钱似的。路过的人想要穿过去都有些困难,而且很多人没有戴口罩。有网上报道称,有的分店要排上五个小时。几天后,这个小鸡挎包在网上以2元多就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