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比特纳(Dan Buettner)后来根据他的调查结果,另外将日本的冲绳、希腊的伊卡里亚岛(Icaria)、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Nicoya),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马林达(Loma Linda)纳入蓝色地带的行列。
前几天到中国北京度假,我没有到任何一个景点游览,而是走入大大小小的胡同,观察北京老龄人的生活。
人们一般不会认为北京是适合养老的城市,它的空气质量欠佳,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但我所能看到的北京年长者,大多有着相当不错的生活状态。他们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或充分利用社区的运动器械锻炼身体,或者遛着他们的宠物,生活充实且快乐,应该也是一个能够入选蓝色地带的区域。
他更进一步总结,蓝色地带的居民是“生命在于运动”的实践者,步行与简单劳动加强了肢体的力量,让年长者无时不刻都在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对人生保持积极态度,有放松身心的活动以及具有精神信仰,都能降低所面对压力,实现长寿的目标。饮食方面,长寿者大多素食,而且食物多元化,少量饮用葡萄酒,只吃八分饱,进食也讲究细嚼慢咽。
比特纳也提出,长寿者也要保持活跃的社交,多与家人和社区互动。
“蓝色地带”(Blue Zone)是比利时流行病学专家兼人口统计学专家普兰(Michel Poulain),和意大利医学统计学博士佩斯(Gianni Pes)在2004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健康、寿命最长的地方,最初只包括意大利的撒丁岛(Sardinia)的努奥罗省(Nuoro)。
感到不解的本地朋友则认为,新加坡人虽然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完善的医疗体系,这些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已经超过80岁,但仍有不少人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中。在他们看来,新加坡不能同另外几个蓝色地带相提并论。
新加坡成为第六个蓝色地带,出处是今年上线的网飞纪录片《长命百岁:蓝色地带的奥秘》(Live to 100: Secrets of the Blue Zones),而且还被列为“未来的长寿模式”,指的就是在前五个蓝色地带具有的传统生活方式之外,在现代化城市岛国也能实现的长寿状态。
自从串流媒体网飞(Netflix)的系列纪录片,将新加坡列为第六个“蓝色地带”后,有不少外地的朋友向我表示祝贺,也有更多本地的朋友感到不解。
(作者是《联合早报》资深高级记者)
向我表示祝贺的外地朋友,觉得新加坡没有大自然灾害,也不在军事冲突地区,非自然方式的死亡概率自然会比较低;但新加坡生活步伐非常快,人们生活在压力之中,平均寿命难免受到影响,因此谈到这个星球上的长寿地区,一般不会想到新加坡。
换言之,长寿不只看年龄,因为是否健康,是否快乐,对许多人来说要比活得久更重要。
上网查了一下,北京人均的预期寿命是82.47岁,和新加坡的83岁差不多。看来这个星球上的蓝色地带,可能还有许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