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发展经验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种哲学:真正的富足不在于资源的占有,而在于制度和智慧的运用。这种柔性力量不仅使新加坡在区域和全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也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和国家都应重视以规则制定和灵活应变来补足资源的不足,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资源丰富的国家或企业,如果缺乏制度创新,反而容易陷入“资源陷阱”。当对资源的依赖成为一种习惯和固定思维时,危机意识往往被淡化,进而抑制创新动力。资源的丰盈反而可能成为障碍,使其在市场需求变动或技术更替的风口浪尖上反应迟缓。例如,在全球能源转型中,一些传统产油国和石油企业步履维艰,因为过度依赖石油等资源,忽视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趋势,结果在转型上举步维艰。

新加坡的崛起故事一直是全球经济体中的独特现象。在缺乏天然资源的背景下,新加坡通过制度创新、灵活的政策和高效的政府治理,转变成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回顾这一历程,或许可以用《天道》中一句话来形容:“万物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新加坡依靠的并非资源占有,而是以制度为核心的柔性力量——一种不占有却灵活运用资源的智慧。这不仅造就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优势,也为其他国家和企业提供深刻启示。

(作者是本地工程师)

一家成功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资源,还要具备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敏锐的危机意识。科技巨头如苹果和亚马逊,正是凭借强大的创新体系和战略性应变能力,在各自行业中不断拓展版图。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到覆盖多个领域,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资源,而是建立在应对变化、把握时机的能力之上。

这一柔性发展模式不仅对国家治理有启发,对企业经营同样适用。很多公司在市场起步时,面临相似的资源短缺状况。与其追求对现有资源的绝对控制,不如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团队应变能力。资源的持有虽可一时支撑企业发展,但唯有制度和创新文化才能带来长久生存力。尤其是在市场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灵活的管理体系和危机应对机制,往往比资源本身更为重要。只有具备战略眼光和应变能力的管理团队,才能在资源匮乏或行业风向突变时,果断调整策略,将风险化为机遇。这一管理哲学与新加坡的柔性力量如出一辙。

新加坡善用外部资源,而非依赖固有的硬实力,如自然资源或市场垄断。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它吸引全球资本、人才、技术和企业入驻,将外部资源纳入发展轨道,最大化利用效益。例如,通过低税率、稳定的法律制度以及高效的政务服务,不仅降低吸引投资的门槛,还在全球建立值得信赖的营商环境。这些资源虽然“不是为我所有”,却通过“为我所用”成为经济发展动力,弥补先天资源的不足。对资源的柔性利用,在全球视野下开辟更多机遇,实现经济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