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必然伴随民众的政治诉求,作为威权统治的蒋氏政权,面临执政合法性问题。尤其是作为台湾少数外省籍为主的国民党当局,如何面对本土化的挑战,不能再依靠为国际社会所不容的戒严与军事高压。这其中,台湾不分省籍的民主人士不懈的努力,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像胡适、殷海光等思想家不遗余力的普及,就对民众起到启蒙作用。民运人士的牺牲更是可歌可泣,1960年代雷震因反对蒋介石修宪三度连任而被判入狱10年,到1970年代更发生大量党外运动,也招致政府镇压。

说到台湾经济,我个人觉得至少与新加坡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尤其是我的台湾学界师友相对俸禄较薄。但走在台湾大街上,通常可见人们在公共场合谦恭有礼、环境清洁、物价廉平且对外地客基本一视同仁、官员服务意识强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美德与现代文明之间良好的结合。

蒋经国决定足载民族史册

东亚与东南亚传统儒家社会,能够走上民主道路者,台湾尤其独树一帜。因为如韩国、日本是由于美国占领后,将整套民主体制强加在传统东亚社会之上。即便新加坡,也是由于建国先驱主动保留了英国式威斯敏斯特体系的国会制度与法律体系。台湾则是通过不流血的“经济—政治”转型而达到这一点,这就极具研究与借鉴价值。

所有这些叠加起来,迫使蒋经国在去世前一年,最终顺应民意解严并开放党禁、报禁。这一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真足以载入中华民族千年史册之中!此后水到渠成,不但橡皮图章的“万年国会”结束,立法会、省市长一直到总统都开始直选,政治权力终于屈服于代表民意的选票,台湾也正式进入真正的民主时代。

台湾民主化既有必然性,也有诸多偶然性。各国民主化的成功从来不是统治者的恩赐,台湾更非如此。但像蒋经国这位末代威权人物,能够顺应民意,认识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台湾此后平稳的民主化过渡铺平道路。此外,台湾与美国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国民党威权当局对于民意与国际舆论的敬畏之心,也是护佑台湾走向民主不可忽视的力量。

台湾政治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走过漫长的阵痛与抗争,但总体仍是循序渐进,未经历大规模暴力冲突。台湾也走过从国营机构主导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并成功承接了欧美的产业转移,从而造就本身的经济奇迹。这其中,“开明专制”的蒋家父子能放弃政治挂帅,尊重技术官僚,加上决策层的务实主义,最终通过艰难探索,才造就独特的经济体系。

无论如何,台湾能有今日的民主局面实乃民众之福。至于一个月后到底绿蓝白谁上台,谁赢谁输,最终都将是民意获得了彰显,民众获得了胜利。

经历过民主化洗礼的台湾民众,精神内核也有脱胎换骨之变。我们很容易将特定群体的集体性格归为“国民性”。晚清以降,梁启超、鲁迅、胡适、柏杨等人都曾对华人的缺陷大加挞伐,如奴性、保守、民智未开、不团结、不讲公德、冷漠麻木等,但这些其实都可以从千年专制制度史对人性的扭曲中找到根源。现在台湾社会的井然有序、人际间相对较浓的信任感、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对法制的尊重、社会的开放度,不少都是在民主转型后,由于媒体自由监督、正常的政党选举与轮替,加之传统文化中人文温馨面发挥作用等,才逐渐走上轨道。

最近台湾选情渐紧,但隔岸看花终究比不上亲身感受更为切实。尤其是为政治宣传而特意渲染台湾混乱丑陋的一面,更是不足为据。我当然不是说台湾社会完美无缺,台湾政治生活中容易被操纵的省籍与族群矛盾、政治泛化而导致的阶层对抗等层出不穷。但乱是民主社会的常态,冠病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被人广泛传播的遗言“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台湾式的“乱象”要远胜于一言堂暴力治下的“万马齐喑”与“国人道路以目”。台湾的“乱”,更主要是因为民众政治参与度较高,从里长一直到总统,各级选举都要求人民参与。再加上台湾人对于言论自由的崇尚,政府对于任何意见与主张,包括反对意见,都持开放态度,就造成社会闹哄哄的假象。但参选者要依靠从嘈杂声中得出的选票来获得执政正当性,这正是世界潮流之趋势。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宗教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