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使用华语的机会少,小学的双语教育足够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和很多国家的双语教育不同,新加坡只有在上华文课时才会将华语作为教学语言,其他科目都用英语教学。华文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又要教非常多生词,课内就无法让孩子有足够用华语沟通的机会。所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学生使用华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在国际上,多语教育越来越被认可,各种研究显示,双语或多语学习能够增强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技能。双语的学习越早,优势越明显。但如今的新加坡却面临下一代保持双语能力的困难。

(作者是华文教师)

双语政策是新加坡语文政策的核心,作为华文教育工作者,我目睹学生在掌握华文方面所遇到的挑战,许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华文,而非真正理解语言及其文化意义,令我感到非常沮丧。

首先,家庭内英语使用的偏好非常明显。可能是因为使用英语和社会地位息息相关,也可能是为了方便,越来越多家庭选择与子女用英语交流。这减少了孩子对母语的接触,有不少孩子来到小学完全无法用华语沟通。

文化和语言有密切关系,只接触工作语言而非母语的儿童,可能在未来会感到文化上的脱节。我希望政府可以重视这个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使用华文的机会。很多新加坡小学都有与中国大陆或台湾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了解到华文的力量与意义,因为他们真真实实地使用它来沟通,而不是在应付考试。我希望可以有更多这类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意义。

由于孩子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华文的实际应用,导致他们只能把华文视为考试科目,而非日常交流工具。这限制了他们深入学习母语的动机。但是,小六会考华文考试对阅读、写作和理解的要求却很严格,导致许多学生将学习华文视为一件苦差事。靠着死记硬背和刷题,很多学生在华文考试中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在实际沟通中却未能达到有效的双语水平。

在新加坡,现实生活中使用华文来读或写的机会很少。因为词汇量有限,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小学生读的故事书,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选择读物。

此外,小学的大班教学也给个性化语言教学带来障碍。因为真正的语言学习就是沟通,如果一个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就无法回应每个孩子,也无法让他们有足够发言机会。根据研究,阻碍双语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儿童与成人比率太高。新加坡小学一至二年级每班约有30名学生,三年级及以上平均每班约40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很难为每个学生提供差异化教学。

我一直相信,语言学习和其他科目是不一样的。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你在学习,比如通过歌曲、影视或者书本,这就是营造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英语已经填满新一代人民的生活,母语在生活中变成可有可无的存在,如此环境如何说服下一代去学习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