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参加紫色行动的人数每年都超过1万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有各种才艺表演和嘉年华活动,甚至可以在现场购买紫色行动的商品,以表达支持。紫色行动无疑是一场热闹的嘉年华,但产生的影响是否能超越活动的短暂热度,值得我们深思。活动期间,万人空巷的盛况令人振奋,但活动结束后,这种热情能否持续?在这个年度活动以外,到底有多少人或机构愿意与特殊群体互动,真真切切地去了解他们的需求? 个人行动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种热情转化为持久的行动,如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支持体系,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特殊群体融入社会须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资源。政府应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虽然这可能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政策对教育的重视毋庸置疑,包容性教育也逐渐成为焦点。谈到教育,我们不能仅仅以一栋一栋的学校建筑来衡量教育的成功。我们是否能成功地把包容性教育计划融入所有主流学校,培养学生对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才是重点。新加坡教育部在特殊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仍须进一步扩大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我身边有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以及育有自闭儿童的家庭。虽然我无法完全体会他们所面对的种种挑战,比如在沟通、社交、行为等方面的困难,但我看到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在与他们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ity),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并包容每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社会更加包容和理解神经多样性的人群,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友好的环境。
识别问题而不是标签化
(作者从事美术教育)
构建一个包容性社会是当今所有发达国家的共同志向。作为一个小红点,新加坡也不落人后,早在2012年,我国就签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简称CRPD),也起草一份2030年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Enabling Masterplan)的行动计划,以落实联合国的CRPD。
互联网连接加速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信息和知识本意是统一和凝聚,但似乎造成相反的效果。现代社会更轻易为不同群体的人贴上标签: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SD(泛自闭症障碍)等。这种行为并不总是带来积极的结果,有些时候也给孩子带来焦虑。心理评估和诊断应该旨在积极识别问题,以便了解、填补存在的差距,而不是单单把评估结果化为标签,听之任之,不予理会。
“紫色行动” (The Purple Parade)即将在10月12日迎来第12个年头。这是一项旨在促进国人包容和理解特殊群体的年度盛大活动。提到特殊群体,人们常常只想到智障或自闭症人士,其实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涵盖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多方面障碍。
紫色行动的标志是把“The Purple Parade”这串英文字母,摆在一个紫色正方形里面。正方形的等边象征着对特殊群体平等的要求,也代表着包容性社会的基础。正方形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就像一栋大楼的地基一样,为建设一个包容多元的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平等地被对待,社会才能像一个稳固的正方形一样,不受动摇。
我关注紫色行动的信息,但未曾参与。如今有了一定的认识,想在我熟悉的领域里,以一己之力倡导包容的观念,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行动。对于不太了解特殊群体的大众,我会鼓励大家腾出时间参加紫色行动,一步到位地去吸取这方面的信息。一天的活动落幕后,也不意味着我们对特殊群体的支持结束。试试让紫色成为我们心中的一抹亮色,提醒我们:无声的支持,将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