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3年后的今天,国家元首换成柔佛苏丹,宣誓就职时表明不愿当“傀儡元首”,外界也普遍认为他将在任内推进君权的扩大,在国家行政上也将更加主动。他过去就常发表公开声明,影响政府决策。今年2月首次发表施政御词时,他也一改历任元首照本宣科地走过场,反称“将亲自监督政府的支出情况”,此一表态显然超越象征性的角色。匪夷所思的是,此举也同样引起民众的广泛好评,让人不禁反思,王室是否已经走出宪政框架的界限?

柔佛州周休日的变更,表面上是为了适应经济需求,实则关乎马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在这个国度,善变的不仅是周休日,还有人民对于政治体制的态度。

柔佛王室在马来统治者中甚为独特,不仅是马国唯一拥有御林军的州属,也不时因展现强势的君权而饱受争议。以性格火爆著称的已故苏丹伊斯干达就涉及过暴力事件,曾因殴打一名钩球教练而引起轩然大波,这个事件甚至导致1993年的宪政危机。时任首相马哈迪借势削弱各州君权与津贴。柔佛的御林军奇迹般地被保留下来,但王室的司法豁免权被取消。最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赋权国会通过的法案在国家元首未签署的情况下,15天后自动生效,王室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甚至可有可无的橡皮图章。此事件被视为马国历史上,对君权的一次重大打击,强化民选政府的权威,也让王室的角色限缩为仅具象征意义的族群和宗教领袖。

柔佛是马国更动官方周休日最为频繁的州属,自国家独立以来,至少调整了四次。殖民遗绪、宗教文化、经济发展都曾是理由,但也都会因应当下政治和社会情境,都变得不成理由。最新的调整看似为了促进经济,尤其此时正是大力推动柔新经济特区的时刻。然而,如此的政策调整,何以会频繁地由王室拍板?这或许凸显政府在行政事务上越来越依赖王室的权威。

少有的例外,或许就是2011年,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净选盟)抗议弊案缠身的纳吉政府,号召大规模街头示威的前夕。当时,国家元首米占再纳阿比丁罕见地发表特别御词,呼吁各方冷静,那一句“有哪片土地不下雨,有哪个海洋不起浪”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里的遣词用字,尽显刻意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朝野纵有人以预设立场多番解读,也未见这位恪守本分的国家元首呛声“不满可搬离马国”。


近20年来,马国政坛历经剧烈的动荡与洗牌,导致王室角色起了微妙的变化。几次选举出现的悬峙议会以及频繁的政变,王室意外地成了场场闹剧中稳定局势的关键,甚至是仲裁者。虽然这些发展看似符合公众的期望,但也引发对君权逐渐扩大的担忧。本该处于超然地位的王室,却逐渐成为政治博弈中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当代马国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苏丹的“一念之间”反倒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柔佛州周休日的变更,表面上是为了适应经济需求,实则关乎马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在这个国度,善变的不仅是周休日,还有人民对于政治体制的态度。究竟他们拥护的是超然于政治的君主立宪,还是期待借助愈加强大的君权来制衡民选政府?在这个善变的时代,善变的人民喜迎善变的周休日,或许也折射出民心普遍对于善变的政府的无力感吧。

上周,马来西亚柔佛州摄政王宣布,将官方周休日更改为周六周日。此举广泛获得人民赞同,尤其是来自商界的肯定,认为划一公私领域工作日有助于吸引外资。然而,此项宣布也引发异议,就有议员认为这无异于忽视和遗忘柔佛的政治历史及文化。柔佛苏丹在10年前更改周休日,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回教徒在星期五安心祈祷。对那名议员而言,此举等同于按照英殖民者的惯例,把回教文化中神圣的星期五改为工作日。摄政王随即回呛“不满可搬离柔佛”,再次引来网民的声声“吾王万岁”。

这场口水战看似源于一项无关痛痒的行政决定,但背后却牵涉到更深层的宪政问题。柔佛作为马国的一个州属,奉行君主立宪制,王室理应只扮演象征性角色,不应干预政治或行政事务。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何一个虚位元首,可以行使本该是民选政府行使的行政权力?这是否反映王室对行政事务的逐渐渗透,甚至影响马国的宪政框架?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多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