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个双语培育助学金有创意,值得其他社区效仿,让莘莘学子获益。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次长马炎庆将他所出版的《一言既出》所售得的20万元,设立“淡北双语青年培育助学金”,让住在该区第401座至第499座组屋居民申请,对象是即将升上工教院、理工学院及大学的青年。

这项助学金另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是要求获得助学金的青年必须完成一项社区服务项目。我相信其目的是“培育”助学金得主回馈社会,关心社区居民的需要。在马炎庆与基层义工的引导下,这项助学金可以“培育”出下一代的社区领袖,将来对淡北做出更多的贡献。

马炎庆说得没错,有需要的家庭,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申请援助,以应付学费,但孩子日常上学所需的零用钱和交通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是家庭的一大负担。有了这项助学金,年轻人就不必担心给父母加重负担,而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助学金额3600元,看起来数目不小,但仔细一算,一天也不过是10元而已。现在到食阁或小贩中心用餐,一碗粿条面、一盘杂菜饭也要3元至4元。学生要怎样善用这每天10元,还得好好盘算。

目前,教育部、学校管委会、公民咨询委员会、宗乡会馆、宗教团体等提供助学金,让经济拮据的家庭申请。这些助学金多从收入层面来审批,没有要求申请者的语文成绩。淡北这项助学金清楚将“双语”列为要求之一,申请者要能以母语接受面试,这有助于鼓励大专生重视母语,而不是考完O水准之后,就把母语抛之九霄云外。

笔者认为,这项助学金每年只颁给五名学生,略嫌少了一些。如果名额能增至10名或15名,则较为理想。但要增加名额,显然这笔20万元基金很快就殆尽。笔者建议淡北区内的商家挺身而出,出钱捐助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该区中元会的炉主也可以在每年农历七月的庆祝晚宴上发起捐款活动,大力支持这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