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展出多达157幅浮世绘版画,但是需要踏入展馆两次才能看完,因为这些版画对光敏感,展品须要轮换陈列。看来,在10月17日整个展览结束前,我得再次去感受一下“江户风情”。
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日本浮世绘,其精神及其对形与色的创造性追求,深深影响了世界美术史的发展。假期带孩子逛亚洲文明博物馆,刚好赶上了名为“江户风情|黄国基的京都掠影”(Life in Edo | Russel Wong in Kyoto)的特别双展,来到展厅,果然有重重惊喜等着我们。
第三重惊喜,是在展览的另一边——黄国基这位名人摄影师拍摄的40张展示艺伎习俗和传统的黑白照片,并全部模仿浮世绘版画格式布展。一个古代,一个现代,两个部分在一个“沉思空间”相交。布展方称,这种“过去”和“现在”在媒介和主题上的并置,希望促使人们重新评估传统与当代之间的界限。
第一重惊喜,是展出的浮世绘作品大都出自名家,有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鸟居清峰、铃木春信、溪斋英泉等人的名作,还有大量歌川派大师的佳作。葛饰北斋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中也有几幅参展,其中《凯风快晴》十分引人注目。孩子问我,这幅富士山怎么是红色的?原来每年夏秋两季的清晨,光照作用下,富士山偶尔会看起来遍体通红。葛饰北斋捕捉到自然光的美,再加上主观处理,简练地概括出富士山的雄伟,而天空变化有致的云层将背景无限推远,是葛饰北斋的经典之作。这幅画在拓印时还采用“羽化”技法,于画面的上下两端,由外向内淡化,表现出空气的透明感。
实际上,这幅画是铃木春信的《坐铺八景》之一,视觉渊源为中国南宋禅僧画师牧溪的《潇湘八景》,《涂桶暮雪》对应的是其中的《江天暮雪》。铃木春信借八景为题描绘了江户女性的日常生活。这幅《涂桶暮雪》中,丝绵有多重隐喻。看这种画的过程很像是在猜谜吧?
第二重惊喜是,展品题材丰富。我还在展览中看到了铃木春信的一幅“见立绘”《涂桶暮雪》。“见立”意为“变体”,有将原有事物引申为另一类完全不同的事物的意思。“见立绘”通常用前人画作来进行新的创造,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充满微妙的关联,令画面呈现丰富的隐喻。展品旁的介绍文字说:《涂桶暮雪》这个名字脱胎于日本著名山水画《江天远意图》。后者向古代中国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