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在情绪最高亢的时候表达出来的“死都要去”,最终原来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过往云烟的一部分,也就不会对这句形容词过于严肃对待。但偶尔,我们却需要有这样的激动和冲动,才能为生活增添动力和冲劲。
不只是被禁足了近两年的远游将这“死都要去”的情绪放大,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生中总有很多“死都要去”的时刻,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尤其是在迫切渴望的时候,说出/做出“死都要去”做这个做那个的表达。遇见喜欢的人,看见喜欢的东西,吃到喜欢的食物,接触到喜欢的音乐/文学作品/戏剧,甚至是触摸到让人感觉温暖的温度,在某个一刹那,或许都会有“死都要去”做这个做那个的冲动。
上学后,工作后,很多年后,你知道有些事情是虽然不论怎样“死都要去”做,但基于个人能力有限或基于总是等不到的际遇和机遇,都未必能如愿以偿。然后我们一年一年一点一点将欲望/愿望/理想/想要一一划掉甚至永远删除,最后连当初兴奋难耐的“死都要去”也压制了下来,当“死都要去”慢慢变成了“死也去不了”,心情也就自动平静下来。
但人生中太多的“死都要去”做的事情最后几乎都不会实现,因为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抱负和理想,但这些希望往往被许多琐碎的生活荆棘给磨损和模糊,起初强烈的“死都要去”的欲望在一天两天三天,或是一年两年三年的沉淀后,会慢慢被削弱。小时候特别喜欢到高尚住宅区散步,看着一栋又一栋厕所比我整间房子还要大的优质洋房特别兴奋,然后心中冉起长大后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拥有的愿望。还有要成名要成材的奢望,都会在成长过程中有过“死都要去”达到的念头,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鞭策。
或许因为道出了一些人被压抑了很久的心声,我被这“死都要去”的形容吸引,续看内文。可见不管是什么,都要有卖点,才会有人注意。但标题党不必断章取义写什么“中了病毒死了别后悔”的负能量无聊留言,这“死都要去”不只是表面意思,而是一句极为传神的形容词,道出了心中迫切的渴望、焦虑、欲念,以及忍到极限的情绪,已经到了在所不惜,就算死都值得一试的地步。像受访的少年,透露了一家人分隔十万八千里的两地已经接近两年,好不容易等到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的实施,终于不想再忍,于是“死都要去”,那种心情可以理解。
政府宣布与更多国家达成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协议后,一个被家长第一时间差遣去排队买机票到美国探访家庭成员的少年受访时说,他们等这一刻很久了,说“死都要去”(Die die must go)。
真的,不是自由被剥夺多久,行动受限制多少年的问题,重点是在这受限制的时段中发生了什么事。有些人在这看似很短但在心理上相当漫长的两年中,丢掉了工作,妥协了健康,失去了至亲,其中还有一些是根本没有机会好好说再见的永别,那些都是弥补不回的遗憾。所以当机会终于出现,很自然而然会将“死都要去”这样的形容脱口而出,再也不管后果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