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冠病疫情逼出来的新常态与文化创新,世上首个云端潮州节。

从马来西亚“眺望”长堤对岸的新加坡潮州节,此时此景是同个云天下的咫尺天涯,不能像过往两届,呼唤“厝边头尾”老老少少一同去凑“热闹”。但线上的新加坡潮州节,就不受时空限制,往云端一飞,就成了世界的潮州节。

今年的新加坡潮州节,基本上是线下线上双结合,转上了云端。这仿佛是将2014年乌节路义安城外排长龙的大帐蓬,和2016年金沙博览中心的南洋骑楼群,都“搬上”了云端虚拟的潮州节文化村。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文化村里,潮州大锣鼓依然铿锵喧天,南华潮剧社的潮州戏潮州歌谣,甚至现代潮曲全天候轮番上演,几十家岛上的潮州美食集中亮相于“虚拟美食广场”,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此外还有潮州手工艺馆、潮汕祠堂、潮语学堂、云端讲座,虚游汕头潮州美景等等节目,十几个传统文化板块,无一不在手机与电脑屏中。

这又让我想起不久前才提起的庄子《消遥游》中的《北冥有鱼》,说北方大海里有庞然千里的巨鱼名叫鲲,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宽几千里的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人庄子如此“鱼鸟行空”迹近无稽之谈的想象力,今日借互联网的科技威力,以及面簿最近宣示的“元宇宙”之巨大共享虚拟空间,仿佛古今许多幻想都能在虚拟现实里获得增强与“实现”。

2021年潮州节的虚拟文化村平台,也许具备了鹏鸟展翼如垂天之云的潜能。七年前为潮州节创造了“桃粿”标志与主题曲《潮州人,家己人》的广告才女林少芬,曾为中囯央视2台写出经典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0月底,我于新跃文化中华讲座中,对廿四节令鼓的疫后发展,提出了四个策略,首要是线下结合线上,其次是线上创建平台,进而以平台促进生态,终极目标是让生态滋养文创产业。

写到此,突然想起,本届潮州节筹委会陈主席的大名,不就是“展鹏”吗?

站在世纪最昏暗的逆风口,人类提前并加速完成了鲲鱼“怒飞”成鹏鸟的“上线”过程。文化传播与体验必然会在不久后出现巅覆性的生态变革,遍布全球的华人社团组织,能否顺风而起,适应新生态的生存条件,胥视彼等可有与庄子一样丰富的想象力。

华族方言文化在海外社群里因世代传承条件的散失,前景其实堪虑,叫人担心,但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随身特性,若配置适当的平台去营造有吸引力的方言生态,也许柳暗花明之后又有一村。2021年新加坡潮州节的“虚拟文化村”,也许能在10天的文化节之后,继续扮演“又一村”的角色。

两岸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