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未完成,心难安定

与广州夫家团聚的体会

疫情期间,也正好是我们的家处在断断续续装修中的阶段,我们打算暂居一个月,如今已过了大半年,这段期间让我体会家的重要性,以及加深了对家的理解。为什么人们说“家”是避风港,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我们无期限地等待装修完成,心一直安定不下来,也没办法好好地安顿家人。本来应该是让心有依靠的地方,反而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其实家的大小不是最主要的,家里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家人的作息才是关键。

物以稀为贵,因为跟家人一起住,每天都能见面(尽管住在一起也可能碰不上面),把回家“团聚”当成理所当然。新加坡面积小,交通方便,去哪儿(在没有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开车最多40分钟,就算与家人分开住,要见面也不难,以致我很难理解千辛万苦才能回家的那种喜悦和感慨。直到我当了中国媳妇,有了广州家人后,才体会到一年一次团聚的欢愉。因为疫情让我们两年都没回家了,心里万分想念,也对于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去的现实感到无助。

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家人已经在广州准备迎春节。第一次在广州过年,发现广州市人与车辆少,在商场吃饭购物与新加坡的人潮差不多,并不特别拥挤。后来了解春运这回事,原来平时广州的面貌不是这样的。

每年农历春节前,很多人都会离开就业或就读地区返乡与家人团聚,春节后,大家又回到城市工作学习。因为只有过年才能与家人团聚,回家对他们来说非常可贵。

我喜欢看重整装修房子的节目,美国的房子大,可是人们堆了很多东西,凌乱不堪,还要请整理天后Marie Kondo(近藤麻理惠)指点。其实一个家只要好好规划,利用省空间的秘诀,小公寓也可以住一家三代。我们一家人回广州,家里只有一间浴室连厕所,我们十个人每天早晚轮流用,形成一种规律。虽然不是最理想的安排,但喊着里面的人快点出来,因为已经憋不住了,就构成住在广州家的感觉。

多听少说,避免爆发沟通

以前的我听不懂粤语,不习惯广州家人“吵吵闹闹”的说话方式,其实他们心中满满的爱,但表达出来的语气听起来像是不满,比如:“哎呀,你这么瘦,多吃点!”“哎呀,衣服穿这么少,会着凉!”后来习惯了,才知道他们不是生气,而是因为太在乎。

我们一般都会在春节前的一两个星期回广州,到了大年初十才回新加坡。除夕夜吃了团圆饭,逛逛花市就回家看央视播出的春晚,上某大应用抢红包,守岁。听起来很平常,但在广州,佳节的气氛很浓郁。因为有了在中国过年的经验,回家和团聚有了更扎实的意义。

家人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在乎,才会有争执。吵着吵着,会发现其实大家想要的效果一样,只是各有各认为是最好的途径。家,之所以温暖是因为有人在乎,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这点,能多听少说,或许就能改善爆发性的沟通方式,让家更温暖和谐。

从小到大在新加坡成长的我,从来不需要为回家烦恼。甚至开车行驶的路线,也是一种身体自然反应,虽然脑子想别的事,还是懂得驶出哪一个出口。

家对我来说不一定完美,可大可小,有悲有喜,也肯定会有争吵,但它永远不离不弃。你对家的定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