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进入“高潮”的尾声——十五元宵节,家人再来吃一次汤圆水饺,捞多一回鱼生,才算真正把农历新年画上完美的句号。

其次,购买年货是过年的“主旋律”,这是令人愉悦与兴奋的,我每逛一趟邻里市场必拎回大包小包要煮的年货;家中的晚辈也加入购物潮,偶尔捎来商场新款的年货,好开心,这样就把年的气氛引进来了。

过华人新年是须要大费周章的,有不少准备功夫要做,不可马虎。其酝酿的过程我姑且称之为三部曲:

有趣的是,除了至亲,平时亲戚们都不会想着要去互相串门子,却能在年初一初二做这不能免俗的拜年活动,直言就是大家一年才见一次面。

如果家族中还有辈分最年长的,各家各辈就会不约而同地涌向那里,于是伯叔姑婶姨舅、堂表兄弟姐妹就有机会碰面,带来惊喜与尖叫声。派红包与拿红包也在“恭喜发财”等吉利话中瞬间展开,多么喜气洋洋!

不知怎的,虽然年过花甲,我依然对过农历新年特别有感觉!

趁过年相约兄弟姐妹再回母亲家相聚可乐了。母亲的一锅鱼粥与炸双拼糯米年糕刚好是绝配,饱餐言谈之余,当有人要筑四方城时,正是我和想补眠者溜进房间的时刻,偷个浮生半日闲。我埋首在准备好的《读者》杂志中尽享精神上更宽阔的文字世界,才不相信“春天不是读书天”这回事!

至于除夕夜吃团圆饭便是“高潮”的开始,我是家中掌厨的,团圆饭当然由我安排,自己准备的团圆饭总是特别丰盛可口,上菜时那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佳肴,会让家人吃得酣畅淋漓,在兴奋的言谈与喧嚣声中,把年的热闹气氛搞活了。

首先,大扫除当然是“前奏曲”,“去旧迎新”的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早已被家中的祖辈母辈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即使再忙碌,再懒惰得不想动,但为了一年胜似一年,也得要清理除尘一番,所有的门窗和厨房厕所瓷砖都得一一清洗后才算数。之后就可以在亮丽的环境中挂上新年饰物和春联,让春的气息进驻,期盼来年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