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儿子又传来几张照片。照片里头,饭厅的餐桌四围是男男女女,媳妇正教导她们做包子和饺子。哈!她居然主办“包点工作坊”,以别开生面的新颖方式来迎接疫情中的新年(奥马鲁虽没病例,但防范仍极严,不准在餐馆团聚,而每年华人协会的pot-luck聚餐今年也不得不取消了)。在座学做包子和饺子者都熟口熟面:媳妇最要好的华裔妇女罗茜和其洋夫婿以及两个女儿;暂时掌管华人协会的丝特金和夫婿(两人皆为土生土长,只会讲英语的华裔);还有奥马鲁前华人协会会长彼得的侄女启贤(她毕业于北岛梅西大学,六年前曾跟我学了一阵子华文,后来“知难而退”)。真是济济一堂。至于男士和女眷们所携来——那更小的一代呢?大概正随我两个小孙女钻进亦虚亦实的新年乐高天地里,感受湮远古老的传统吧。
如今,这套乐高又拉住我的视线了。看两个小孙女喜滋滋“装置新年”,心想:不知她们那小小的心中,究竟怎么勾画着一个既古老而又陌生的“春节”?
八年以来首次在热带岛国度过农历新年。腊月廿七先和女儿一家提前吃团圆饭,初一他们来拜年并且玩乐整天,初二两老在家“静修”,初三学生上学上班族上链启动日程:“年”就这样——不过两天。
单簧管
而我,仍在热带岛国新年残余的糕饼香中。忽想,此刻若在奥马鲁,我会选择……就这样,钻进乐高。
长孙女拿着手机让两老“观赏”家里的布置。果真焕然一新,亮亮堂堂。客厅一角还装置着一大套乐高玩具。这是三年前媳妇网购给她们的。那年除夕,母女三人足足花了几个钟头才装好这套大型的“新年乐高”。里头古典雅致的“客厅”点缀着柑桔、年花和字画。正门挂着红彤彤春联。户外,是乐高积木砌成的舞龙舞狮以及小孩子放鞭炮嬉戏。好个似模似样的迎新送旧图。没想传统节日亦可砌进玩具里,我这爷爷看了也不禁心痒难当。
星期日,初六。视频上见两个小孙女身穿前不久奶奶从热带岛国寄给她们的“童装旗袍”,艳丽耀眼的服饰衬托下,小脸庞写满洋洋喜气,才感受那里姗姗来迟的旧历新年。无巧不成书,次日是南岛怀大吉区的公共假日(Waitaki Day),学校没上课。他们一家子倒真的能放心痛痛快快“送旧迎新”啦!我笑对妻说,奥马鲁今天才是大年初一,明天年初二仍放假,小东东们“初三”开学——同样两天。
回想在南太平洋岛国,团圆饭当然也是免不了的。若大年初一恰巧碰到周末,两个小孙女还能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和爷爷奶奶拜个早年。否则年就自发自动过。岁在壬寅,话说年初一适逢阳历2月1日,是当地开学日(新西兰学校年底长假自12月起至翌年1月底)。身为教师的儿子视频谈起大年初一就要“开工大吉”,不免若有所失。